淺析傳感器發展趨勢中的機會,一起來看看吧
2022/5/9 9:23:31 點擊:
投資機會的把握主要基于效率提升及未來市場空間這兩大方面來判斷。傳感器主要的作用在于信息的采集。
傳感器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提升信息采集效率的過程。因此,傳感器發展的每一次變革,必須是產出大于投入+耗損,才是有效的。
而無法做到這點的創新和突破只能成為概念,投了就成了先烈。而未來市場的空間大小,也和效率的提升與否息息相關。新變革帶來效率的提升會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性價比,進而獲得更大的市場認同度,市場擴大帶動產能產生規模經濟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良性循環。
柔性化
這是一個絕對前景廣闊的投資方向,但現在卻未必是一個合適的投資時點。首先,柔性化的諸多技術如電子皮膚、表皮電子、腦機接口等還存在于實驗室階段,到商業轉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其次,傳感器柔性化短期內并不會顯著提升效率。現有技術在追求柔性化的道路上或多或少會犧牲成本控制、耐久度及性能等。
雖然現在的折疊手機讓大家看到了手機形態的下一步方向,但其高昂的價格、耐久度及維修成本等問題造成了折疊手機還是炫富炫技的存在,而非生活必需品。同時,人們對于柔性化的認知程度與心理預期還不成熟。
剛性結構=耐用,柔性結構=華而不實或者脆弱易壞,這類的思維還是占主導地位的。這同樣會給傳感器柔性化的道路帶來一定的阻力。
傳感融合
傳感融合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但它真正的發展趨勢是近期才開始的。我們首先要區分傳感融合(Sensor Fusion)與傳感器集成(Multisensor Integration)這兩個概念。
· 傳感融合:對多個傳感器產生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優化、融合并產生更全面的信息數據,進而傳輸給CPU進行決策。融合主體是數據。
· 傳感器集成:多個傳感器硬件集成在設備中,各自獨立工作并將原始數據直接傳輸給中央處理器進行決策。融合主體是硬件。
多種類型傳感器連續監測,幫助植物健康成長
無獨有偶,北卡羅萊納洲立大學的Giwon Lee博士、魏青山教授和朱勇教授也專注于植物傳感器的研究開發。
他們將可穿戴植物傳感器按功能分為植物生長傳感器、生理與周圍微氣候傳感器、化學傳感器以及多功能傳感器,并強調它們連續監測植物生長的功能,在解決當前精準農業問題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植物需要通過在生物和非生物脅迫條件下向空氣中排放多種氣體,從而調節植物的生理并與周圍環境進行交流。生長的特征在于機械變形,如身體莖稈部位的膨脹或伸長,植物生長傳感器可以檢測植物不同組織變形或膨脹來跟蹤物理生長。
植物生理與周圍微氣候傳感器是基于光學、電容或電阻操作機制創造而成,主要研究植物的功能和行為,如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植物與周圍環境氣候之間的交流。
植物非常容易受到化學壓力影響,在空氣中,往往會含有氮氧化物(NO x)、臭氧(O 3)等空氣污染體,當植物受到污染威脅,會通過向大氣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過氧化氫(H 2O 2)發出信號。
化學傳感器可以監測分析植物的VOC排放和有無有毒化學物質,從而幫助植物健康成長。
影像傳感器從材料來分,目前的傳感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電荷耦合組件圖像傳感器,也被稱其為CCD,這只傳感器成本較高,主要是工業用途和軍用。另一種是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也被稱為CMOS,目前主流的民用數碼相機都是用的CMOS,包括一些旗艦機型。
所以平時大家所說的影像傳感器,其實就是CMOS,所以今天專門針對CMOS來說。目前主流的CMOS傳感器,分為前照式、背照式和堆棧式。
前照式傳感器也就是過去多年來一直使用的傳統傳感器。它金屬線路層在光電二極管上方,這種傳感器現在來看是成像質量和高感表現最差的一種,一般都用在低端的入門級單反和微單上面。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壓力傳感器誤差無法消除?壓力傳感器干擾源有哪些? 2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