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芯片制造技術的重要性與日遞增!
2022/4/20 22:13:23 點擊:
隨著全球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芯片制造技術的重要性與日遞增。與常規的科技產品不同,芯片制造往往需要集合多家企業的力量,才能夠實現最終環節的出貨。
但是,由于美修改相關規則,致使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企業無法實現自由出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布局屬于自己的芯片制造技術。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我國芯片產業的國產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近日,根據權威調查機構統計,在過去的2021年,全球半導體營收總計達到5950億美元,同比2020年增長了26.3%。
具體到廠商方面,三星重新超越英特爾位列第一,該公司2021年的收入增長了28%,英特爾的收入則下降了0.3%,以12.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略遜三星的 12.3%。前十大企業中,另外八家為:SK 海力士、美光科技、高通、博通、聯發科、TI、英偉達、AMD。該機構表示,按地區劃分,韓國在2021年的市場份額增幅最大,強勁增長的內存市場使得韓國獲得了19.3%全球半導體市場。”
近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了一則新的數據,數據顯示,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中,中國再度成為了
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市場,市場規模達到了296億美元,約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0%。
那么,這一組數據又意味著什么?與ASML光刻機復供,是否有直接關聯?
首先,這組數據證實了國內芯片代工市場的發展正在逐步加快,除去臺積電這家芯片代工巨頭之外,內地針對于光刻機、蝕刻機等芯片制造設備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
這也側面證實了,國產芯片產業鏈正朝自給自足的方向進行發展。從前不久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公布的營收數據也能看得出來,中芯國際在內地市場的營收、凈利潤出現了大幅度上漲。而臺積電同期,在整體營收出現上漲的同時,內地市場的份額出現了下滑。
越來越多的芯片設計公司,開始采用中芯國際的芯片代工服務。這也致使中芯對外界采購更多的芯片制造設備,來提升芯片代工產能。
此外,根據外媒報道,美參議員Rick Scott曾指責英特爾在中國設有工廠,并建議英特爾撤走位于中國的芯片工廠。此舉,引起了各大芯片巨頭的不滿,英特爾、美光CEO紛紛對外界表態,全球最大(中國)市場的營收,對于公司的業務發展十分重要。
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ASML為何要對國內企業,復供DUV光刻機等芯片設備。因為,國內市場的需求量占據了全球市場的30%,失去國內市場,就意味著企業將會失去接近三成的營收。在龐大市場需求的驅動下,ASML的潛在競爭對手也會更快的崛起。
ASML復供光刻機,不僅可以打壓自己潛在競爭對手的有效壓制,還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營收和市場份額。所
以,在國產DUV光刻機問世之后,ASML就放寬了對光刻機產品的出貨,將大量的DUV光刻機供應到國內市場。
但即便ASML復供了DUV光刻機,我們也不應當放松自研光刻機設備。畢竟,其性能更先進的EUV光刻機,ASML遲遲是沒有供貨的狀態,國內芯片制造產業想要獲取EUV光刻機,只有依靠自研技術的突破才能夠實現。
具體來看,排名第一名的是三星電子,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達73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65億元),市場份額達12.3%,同比增長28%。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三星電子時隔三年再度力壓英特爾奪回市場份額冠軍。
緊隨其后的是英特爾和SK海力士,英特爾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達7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20億元);SK海力士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達36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320億元)。兩家公司的半導體市占率(以銷售額為準)分別為12.2%和6.1%,排在第二名、第三名。
此外,美光科技以4.8%的市場占有率排在第四名,高通也躋身前五,市場份額為4.6%。另外,CNMO了解到,博通(3.2%)、聯發科(3%)、德州儀器和英偉達(各2.8%)、AMD(2.7%)也躋身前十。需要注意的是,晶圓龍頭廠商臺積電因只負責代工業務而未被列入榜單,其2021年的銷售額僅次于英特爾,為56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20億元)。
4月14日消息,據韓國媒體《BusinessKorea》引用市場研究機構Knometa Research的數據報道稱,2021年三星半導體晶圓產能和市占率排全球第一,其次是臺積電、美光、SK 海力士和鎧俠。五家企業市占率合計達57%,只有臺積電為純晶圓代工廠。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晶圓產能排名前五的半導體公司,每月晶圓總產能相當于12,217,000 片8吋晶圓,比2020 年底成長10%。同期前五半導體公司晶圓總產能占比也從56% 上升到57%,提升1 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底,三星晶圓月產能為405 萬片8 吋晶圓,與2020 年底336.4 萬片相比增長20%,市占率也從2020 年底17% 成長到2021 年底的19%。
臺積電以每月280 萬片8 吋晶圓產能居第二,市占為13%,與2020 年持平。且臺積電為純晶圓代工企業。
美國存儲芯片大廠美光以每月205 萬片8吋晶圓產能居第三,市占為10%。
SK 海力士排名第四,每月198 萬片8 吋晶圓產能,市占9%。最后是日本鎧俠,每月總產能為133 萬片8 吋晶圓,市占6%。與一年前相比,兩家公司市占均下跌1 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此統計數據并未涵蓋SK海力士與英特爾的交易,即未將原英特爾中國大連的晶圓廠產能劃入SK海力士的產能。
但是,由于美修改相關規則,致使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企業無法實現自由出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布局屬于自己的芯片制造技術。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我國芯片產業的國產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近日,根據權威調查機構統計,在過去的2021年,全球半導體營收總計達到5950億美元,同比2020年增長了26.3%。
具體到廠商方面,三星重新超越英特爾位列第一,該公司2021年的收入增長了28%,英特爾的收入則下降了0.3%,以12.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略遜三星的 12.3%。前十大企業中,另外八家為:SK 海力士、美光科技、高通、博通、聯發科、TI、英偉達、AMD。該機構表示,按地區劃分,韓國在2021年的市場份額增幅最大,強勁增長的內存市場使得韓國獲得了19.3%全球半導體市場。”
近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了一則新的數據,數據顯示,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中,中國再度成為了
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市場,市場規模達到了296億美元,約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0%。
那么,這一組數據又意味著什么?與ASML光刻機復供,是否有直接關聯?
首先,這組數據證實了國內芯片代工市場的發展正在逐步加快,除去臺積電這家芯片代工巨頭之外,內地針對于光刻機、蝕刻機等芯片制造設備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
這也側面證實了,國產芯片產業鏈正朝自給自足的方向進行發展。從前不久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公布的營收數據也能看得出來,中芯國際在內地市場的營收、凈利潤出現了大幅度上漲。而臺積電同期,在整體營收出現上漲的同時,內地市場的份額出現了下滑。
越來越多的芯片設計公司,開始采用中芯國際的芯片代工服務。這也致使中芯對外界采購更多的芯片制造設備,來提升芯片代工產能。
此外,根據外媒報道,美參議員Rick Scott曾指責英特爾在中國設有工廠,并建議英特爾撤走位于中國的芯片工廠。此舉,引起了各大芯片巨頭的不滿,英特爾、美光CEO紛紛對外界表態,全球最大(中國)市場的營收,對于公司的業務發展十分重要。
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ASML為何要對國內企業,復供DUV光刻機等芯片設備。因為,國內市場的需求量占據了全球市場的30%,失去國內市場,就意味著企業將會失去接近三成的營收。在龐大市場需求的驅動下,ASML的潛在競爭對手也會更快的崛起。
ASML復供光刻機,不僅可以打壓自己潛在競爭對手的有效壓制,還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營收和市場份額。所
以,在國產DUV光刻機問世之后,ASML就放寬了對光刻機產品的出貨,將大量的DUV光刻機供應到國內市場。
但即便ASML復供了DUV光刻機,我們也不應當放松自研光刻機設備。畢竟,其性能更先進的EUV光刻機,ASML遲遲是沒有供貨的狀態,國內芯片制造產業想要獲取EUV光刻機,只有依靠自研技術的突破才能夠實現。
具體來看,排名第一名的是三星電子,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達73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65億元),市場份額達12.3%,同比增長28%。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三星電子時隔三年再度力壓英特爾奪回市場份額冠軍。
緊隨其后的是英特爾和SK海力士,英特爾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達7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20億元);SK海力士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達36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320億元)。兩家公司的半導體市占率(以銷售額為準)分別為12.2%和6.1%,排在第二名、第三名。
此外,美光科技以4.8%的市場占有率排在第四名,高通也躋身前五,市場份額為4.6%。另外,CNMO了解到,博通(3.2%)、聯發科(3%)、德州儀器和英偉達(各2.8%)、AMD(2.7%)也躋身前十。需要注意的是,晶圓龍頭廠商臺積電因只負責代工業務而未被列入榜單,其2021年的銷售額僅次于英特爾,為56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20億元)。
4月14日消息,據韓國媒體《BusinessKorea》引用市場研究機構Knometa Research的數據報道稱,2021年三星半導體晶圓產能和市占率排全球第一,其次是臺積電、美光、SK 海力士和鎧俠。五家企業市占率合計達57%,只有臺積電為純晶圓代工廠。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晶圓產能排名前五的半導體公司,每月晶圓總產能相當于12,217,000 片8吋晶圓,比2020 年底成長10%。同期前五半導體公司晶圓總產能占比也從56% 上升到57%,提升1 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底,三星晶圓月產能為405 萬片8 吋晶圓,與2020 年底336.4 萬片相比增長20%,市占率也從2020 年底17% 成長到2021 年底的19%。
臺積電以每月280 萬片8 吋晶圓產能居第二,市占為13%,與2020 年持平。且臺積電為純晶圓代工企業。
美國存儲芯片大廠美光以每月205 萬片8吋晶圓產能居第三,市占為10%。
SK 海力士排名第四,每月198 萬片8 吋晶圓產能,市占9%。最后是日本鎧俠,每月總產能為133 萬片8 吋晶圓,市占6%。與一年前相比,兩家公司市占均下跌1 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此統計數據并未涵蓋SK海力士與英特爾的交易,即未將原英特爾中國大連的晶圓廠產能劃入SK海力士的產能。
- 上一篇:AD7541A:CMOS,12位,單片乘法DAC-電子電路圖 2022/4/21
- 下一篇:特斯拉上海工廠正式復工復產:產能四天將完全恢復 202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