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不足會制約物聯網的發展嗎?
2021-8-18 10:20:18??????點擊:
物聯網(IoT)概念已經從市場的營銷炒作迅速轉變為現實,從健身追蹤器到遠程天氣監測站,物聯網產品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實現。隨著這一概念的成熟,人們相信高度標準化將有助于推廣這項技術,同時增強其核心的網絡效應,因而開始努力提升物聯網設備的整體標準。
5G是最新的移動通信標準,一些支持者建議,5G應該成為物聯網設備首選的通信技術。確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用5G來實現一些物聯網應用。相比以前的蜂窩標準,5G可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更低的延遲,并且單位面積內可支持更多的設備,實現復雜物聯網設備的生態分布也因此變得更加容易。
標準不能讓所有人同樣受益
有人認為,對于不太復雜的物聯網應用來說,5G功能實際上有些“大材小用”,因此,3GPP標準機構將NB-IoT和LTE-M技術(為物聯網設備提供低成本、低功能性無線連接方案)納入了5G。最新的移動通信標準將成為無線通信領域的“瑞士軍刀”,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各種應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連接技術。
標準代表著“有序”,在混亂的研發過程中,標準就像是Marie Kondo組織中的綠洲,因此建立標準的想法十分誘人。如果我們堅持采用標準化方法,而不是尋求各自的解決方案,那我們就能夠順應大流,在由此產生的規模經濟中受益,并能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開發真正的差異化技術上,而不是簡單地實現某種技術。但并不是所有的標準化工作都有好處,而采用某種標準也不一定讓所有人同樣受益。
一些標準化工作剛開始制訂時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后來一些有話語權的參與者為了保護某項專有技術(這項技術碰巧決定了產品進入市場的機會),他們希望標準化過程拖得越久越好,通過無休止地討論而人為地延緩了標準化進程。這種情況在復雜系統被劃分為功能塊時經常發生,因為擁有這些功能塊之間的接口定義是抓住市場機會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些標準化工作是為了確保公平而開展的,但一些參與者很快就將其變成了維持技術優勢的手段。這一點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就表現出來了,參賽賽車以時速200英里進行決戰,其激烈程度與對這項運動規則的討論激烈程度相當。這項運動的管理機構國際汽車聯合會(FIA)每年都會更新它的規則,以便平衡各個車隊可能已經形成的技術優勢。而各個車隊為了保持自身優勢、限制對手成長,會極力對議員進行游說。
然而一些標準卻變得過于復雜,它們不再“有序”,因而對開發人員也沒有了吸引力。例如,在實現物聯網設備的無線連接時,使用藍牙似乎是最簡單的,但藍牙實現方案并非都是統一的。如果研發的設備采用了最新的藍牙標準中定義的mesh網絡功能,它與舊版本設備的兼容性可能就不會很好。標準在不斷發展,并可能分散研發力量。
追求不同的架構分散了研發力量
在工程管理層面,需要警惕其他可能分散研發力量的情況。例如,一個工程團隊可能已經選擇了Arm作為其物聯網設備的首選處理器內核,但為了降低成本卻被迫換成RISC-V等開源內核。這樣一來,高級管理層就會要求工程團隊采用兩種標準,從而分散工程團隊的精力。
而且,有些標準從來就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推動市場。20世紀末無線USB的發展就是一個例子。當時有線USB接口無處不在,但無線USB接口十分簡單,因此吸引了眾多初創公司和老牌公司投入數億美元進行研發。然而它并沒有實現,其中的原因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項技術當時還不成熟,以及人們對無線USB接口實用性的質疑等等,該標準最終沒有發展起來,圍繞無線USB的生態最終煙消云散。
選擇物聯網標準時要問這些問題
這里我想說的是:在決定采用哪些標準時需慎重,尤其對于物聯網這樣快速發展的市場。為了實現讓用戶最滿意的應用方案,選擇哪些標準最好?哪些標準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并且看起來長期可行?哪些標準具有開拓市場新機會的潛力、而不必讓其用戶依賴于其他標準?哪些標準可提供更廣泛的物聯網生態?哪些僅在今天適用,卻不能滿足未來發展?
對于物聯網開發者來說,好消息是,除了5G之外,還有很多已被充分驗證的無線標準可以考慮。藍牙廣泛應用于健身追蹤器等穿戴式電子產品中,實現了從穿戴設備到其控制手機的通信。Zigbee在智慧家庭中的應用已經成熟(例如智能燈泡和插座),通常用于設備和有線集線器之間的通信。Wi-Fi的應用非常廣泛,技術成熟并在不斷發展中,它為各種更復雜的設備(如打印機)提供通信。5G之前的幾代移動標準可提供無處不在的低成本、低數據速率連接,例如WhisperSync服務使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能夠一直維持更新。
制約物聯網發展的因素
標準化不足會阻礙物聯網的發展嗎?似乎不會。另外兩個因素更可能阻礙物聯網的發展。
一個因素是標準選擇不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認真想想前面提到的問題,學一學別人是怎樣選擇的,再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的。
第二個因素是,由于規范不完善、設計流程效率低下和采購關系薄弱,導致設備開發進度延長。
物聯網的應用如此多樣化,潛在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如此之多,競爭如此激烈,這些都可能是吸引物聯網設備制造商和生態系統建設者的原因。如果與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就可以通過完善的采購關系、訂購渠道和運輸物流,為多個終端市場提供合適的組件,從而消除物聯網開發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性。
當談到標準對物聯網發展速度的影響時,我們應深入思考哪些標準將為你和你的客戶帶來真正的好處,哪些只是為了宣傳。清楚這兩者的區別可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5G是最新的移動通信標準,一些支持者建議,5G應該成為物聯網設備首選的通信技術。確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用5G來實現一些物聯網應用。相比以前的蜂窩標準,5G可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更低的延遲,并且單位面積內可支持更多的設備,實現復雜物聯網設備的生態分布也因此變得更加容易。
標準不能讓所有人同樣受益
有人認為,對于不太復雜的物聯網應用來說,5G功能實際上有些“大材小用”,因此,3GPP標準機構將NB-IoT和LTE-M技術(為物聯網設備提供低成本、低功能性無線連接方案)納入了5G。最新的移動通信標準將成為無線通信領域的“瑞士軍刀”,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各種應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連接技術。
標準代表著“有序”,在混亂的研發過程中,標準就像是Marie Kondo組織中的綠洲,因此建立標準的想法十分誘人。如果我們堅持采用標準化方法,而不是尋求各自的解決方案,那我們就能夠順應大流,在由此產生的規模經濟中受益,并能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開發真正的差異化技術上,而不是簡單地實現某種技術。但并不是所有的標準化工作都有好處,而采用某種標準也不一定讓所有人同樣受益。
一些標準化工作剛開始制訂時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后來一些有話語權的參與者為了保護某項專有技術(這項技術碰巧決定了產品進入市場的機會),他們希望標準化過程拖得越久越好,通過無休止地討論而人為地延緩了標準化進程。這種情況在復雜系統被劃分為功能塊時經常發生,因為擁有這些功能塊之間的接口定義是抓住市場機會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些標準化工作是為了確保公平而開展的,但一些參與者很快就將其變成了維持技術優勢的手段。這一點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就表現出來了,參賽賽車以時速200英里進行決戰,其激烈程度與對這項運動規則的討論激烈程度相當。這項運動的管理機構國際汽車聯合會(FIA)每年都會更新它的規則,以便平衡各個車隊可能已經形成的技術優勢。而各個車隊為了保持自身優勢、限制對手成長,會極力對議員進行游說。
然而一些標準卻變得過于復雜,它們不再“有序”,因而對開發人員也沒有了吸引力。例如,在實現物聯網設備的無線連接時,使用藍牙似乎是最簡單的,但藍牙實現方案并非都是統一的。如果研發的設備采用了最新的藍牙標準中定義的mesh網絡功能,它與舊版本設備的兼容性可能就不會很好。標準在不斷發展,并可能分散研發力量。
追求不同的架構分散了研發力量
在工程管理層面,需要警惕其他可能分散研發力量的情況。例如,一個工程團隊可能已經選擇了Arm作為其物聯網設備的首選處理器內核,但為了降低成本卻被迫換成RISC-V等開源內核。這樣一來,高級管理層就會要求工程團隊采用兩種標準,從而分散工程團隊的精力。
而且,有些標準從來就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推動市場。20世紀末無線USB的發展就是一個例子。當時有線USB接口無處不在,但無線USB接口十分簡單,因此吸引了眾多初創公司和老牌公司投入數億美元進行研發。然而它并沒有實現,其中的原因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項技術當時還不成熟,以及人們對無線USB接口實用性的質疑等等,該標準最終沒有發展起來,圍繞無線USB的生態最終煙消云散。
選擇物聯網標準時要問這些問題
這里我想說的是:在決定采用哪些標準時需慎重,尤其對于物聯網這樣快速發展的市場。為了實現讓用戶最滿意的應用方案,選擇哪些標準最好?哪些標準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并且看起來長期可行?哪些標準具有開拓市場新機會的潛力、而不必讓其用戶依賴于其他標準?哪些標準可提供更廣泛的物聯網生態?哪些僅在今天適用,卻不能滿足未來發展?
對于物聯網開發者來說,好消息是,除了5G之外,還有很多已被充分驗證的無線標準可以考慮。藍牙廣泛應用于健身追蹤器等穿戴式電子產品中,實現了從穿戴設備到其控制手機的通信。Zigbee在智慧家庭中的應用已經成熟(例如智能燈泡和插座),通常用于設備和有線集線器之間的通信。Wi-Fi的應用非常廣泛,技術成熟并在不斷發展中,它為各種更復雜的設備(如打印機)提供通信。5G之前的幾代移動標準可提供無處不在的低成本、低數據速率連接,例如WhisperSync服務使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能夠一直維持更新。
制約物聯網發展的因素
標準化不足會阻礙物聯網的發展嗎?似乎不會。另外兩個因素更可能阻礙物聯網的發展。
一個因素是標準選擇不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認真想想前面提到的問題,學一學別人是怎樣選擇的,再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的。
第二個因素是,由于規范不完善、設計流程效率低下和采購關系薄弱,導致設備開發進度延長。
物聯網的應用如此多樣化,潛在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如此之多,競爭如此激烈,這些都可能是吸引物聯網設備制造商和生態系統建設者的原因。如果與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就可以通過完善的采購關系、訂購渠道和運輸物流,為多個終端市場提供合適的組件,從而消除物聯網開發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性。
當談到標準對物聯網發展速度的影響時,我們應深入思考哪些標準將為你和你的客戶帶來真正的好處,哪些只是為了宣傳。清楚這兩者的區別可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 上一篇: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機,27歲了 2021/8/19
- 下一篇:49億歐元并購案新進展!瑞薩預計月底完成接收Dialog 20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