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首次公布各業務板塊收入,研發投入創紀錄
2023-4-3 11:30:25??????點擊:
發布會上,孟晚舟具體介紹了華為2022年度的財務數據。2022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人民幣,去年同期為6368億元,同比增長0.9%;凈利潤為356億元,去年同期為1137億元,同比下滑68.7%。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840億元,同比增長0.9%;企業業務收入1332億元,同比增長30.0%;終端業務收入為2145億元,同比下降11.9%。
華為5年業績
孟晚舟稱2022年是戰時狀態轉為常態化,正常運營的一年,雖然財務數據顯示華為面臨較大壓力,但整體符合預期。同時孟晚舟對于這個“經營壓力”也給出了解釋:終端業務收入下滑、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研發投入的加大。
華為首次公布各業務板塊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布會是華為按照產業組合劃分后,首次公布了5個業務板塊的收入。
除了終端業務,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3540億元,保持穩定增長;數字能源收入508億元;云計算業務收入453億元,均具有較高增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件業務收入21億元。
近年來華為一直在優化產品組合,早在2021年,徐直軍就表示,華為未來的戰略舉措是通過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產業韌性。去年,華為對內部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目前已經形成由 ICT 基礎設施、終端、華為云、數字能源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面向客戶的產業組合,以及由2012實驗室、海思作為后盾的技術支撐平臺。
華為研發投入創紀錄
華為2022年的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這個費用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9773億元。2022年底,華為研發員工約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5.4%。孟晚舟表示,華為不會改變持續去吸引全球最頂尖人才的業務策略,期待更多的志同道合的領尖人物和科學家來加入華為。
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已有數百家企業通過雙邊協議或專利池付費獲得了華為的專利許可。華為美國首席知識產權顧問史蒂文·蓋斯勒(Steven Geiszler)曾表示,截至2021年的三年內,華為全球專利授權收入大約為12億美元(約合84億元人民幣),每年約為數億美元。
而對于備受關注的芯片研發,徐直軍透露,華為的供應鏈連續從2012年就開始了。從2012年到現在,華為做了大量的器件替代和產品開發?!拔覀兿M挟a品都不依賴單一國家和供應商”。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
徐直軍在發布會現場證實了“華為內部發布不造車決議”。華為再次明確了“不造車,幫助企業造好車”的戰略方向,要做的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增強部件供應商。
此前有報道稱,任正非在2020年簽發有效期為3年的“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已經到期,引發華為下場造車猜想。徐直軍透露,此次任正非所簽發的內部文件有效期是5年,因為華為內部文件最長有效期為5年,實際上華為十年內都不會造車。
華為還將嚴禁“HUAWEI”品牌出現在汽車品牌前面或作為汽車品牌,對于近日華為品牌被濫用的情況將進行查處,包括對所有旗艦店銷售店的物料做出整頓,保證回歸到“不造車”的戰略方向。對于華為2023年的展望,徐直軍形容是“要在暴風雨中奔跑”,孟晚舟則表示主題詞是“信心”。持續生存和發展仍將是未來多年華為的核心戰略命題,而華為已經預見到2027年有價值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可參與。
華為5年業績
孟晚舟稱2022年是戰時狀態轉為常態化,正常運營的一年,雖然財務數據顯示華為面臨較大壓力,但整體符合預期。同時孟晚舟對于這個“經營壓力”也給出了解釋:終端業務收入下滑、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研發投入的加大。
華為首次公布各業務板塊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布會是華為按照產業組合劃分后,首次公布了5個業務板塊的收入。
除了終端業務,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3540億元,保持穩定增長;數字能源收入508億元;云計算業務收入453億元,均具有較高增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件業務收入21億元。
近年來華為一直在優化產品組合,早在2021年,徐直軍就表示,華為未來的戰略舉措是通過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產業韌性。去年,華為對內部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目前已經形成由 ICT 基礎設施、終端、華為云、數字能源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面向客戶的產業組合,以及由2012實驗室、海思作為后盾的技術支撐平臺。
華為研發投入創紀錄
華為2022年的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這個費用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9773億元。2022年底,華為研發員工約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5.4%。孟晚舟表示,華為不會改變持續去吸引全球最頂尖人才的業務策略,期待更多的志同道合的領尖人物和科學家來加入華為。
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已有數百家企業通過雙邊協議或專利池付費獲得了華為的專利許可。華為美國首席知識產權顧問史蒂文·蓋斯勒(Steven Geiszler)曾表示,截至2021年的三年內,華為全球專利授權收入大約為12億美元(約合84億元人民幣),每年約為數億美元。
而對于備受關注的芯片研發,徐直軍透露,華為的供應鏈連續從2012年就開始了。從2012年到現在,華為做了大量的器件替代和產品開發?!拔覀兿M挟a品都不依賴單一國家和供應商”。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
徐直軍在發布會現場證實了“華為內部發布不造車決議”。華為再次明確了“不造車,幫助企業造好車”的戰略方向,要做的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增強部件供應商。
此前有報道稱,任正非在2020年簽發有效期為3年的“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已經到期,引發華為下場造車猜想。徐直軍透露,此次任正非所簽發的內部文件有效期是5年,因為華為內部文件最長有效期為5年,實際上華為十年內都不會造車。
華為還將嚴禁“HUAWEI”品牌出現在汽車品牌前面或作為汽車品牌,對于近日華為品牌被濫用的情況將進行查處,包括對所有旗艦店銷售店的物料做出整頓,保證回歸到“不造車”的戰略方向。對于華為2023年的展望,徐直軍形容是“要在暴風雨中奔跑”,孟晚舟則表示主題詞是“信心”。持續生存和發展仍將是未來多年華為的核心戰略命題,而華為已經預見到2027年有價值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可參與。
- 上一篇:英偉達加強與中國汽車廠商的合作 2023/4/3
- 下一篇:單脈沖雷達是指什么? 20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