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行業的產能過剩,到了什么程度?
2022-8-4 10:53:34??????點擊:
市場外部環境、供需周期變化、消費電子疲軟,都導致市場出現了大幅滑坡,庫存水位線一下被拉升到以往難見的程度。毫不夸張的說,這兩個月顯示行業的關鍵詞就是“過剩”...
年中我們就撰文談到過顯示行業已經步入新一輪的下行通道。顯示是半導體行業的邊緣,它在電子產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大量電子設備都需要用到屏幕——而顯示行業的下行,也是能夠部分預見電子與半導體行業的整體走向的。
這兩個月顯示行業的關鍵詞就是“過剩”,而且各方面的指標都相當顯著。從一些個體事件也能看出來,比如說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作為下游設備制造商,6月底就已經知會上游的顯示面板制造商——主要是智能手機與電視顯示面板——三星電子將暫停面板采購。要知道三星乃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和電視機供應商。
國外媒體報道稱,三星電子當前已停止下新的顯示面板訂單,而且請求供應商針對現有訂單采取延后或縮減出貨量的方案;這涉及到了多個業務線,其中也包括了家電;涉及的面板供應商則可能包括了京東方(BOE)、HKC、SOI(超視堺)。三星電子此前一個季度的財報提到存貨水平已經達到了47.6萬億韓元。DSCC(Display Supply Chain)則表示,把這個數字換算成庫存天數,大約是84天——已經創下了歷史記錄,相比常規水平高出了大約2周。
從電視市場說起
似乎談智能手機和IT面板(包括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等)市場已經沒有太大價值了,消費電子市場的下滑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尤其是智能手機和PC。智能手機實際上一直都是顯示行業占據最大份額的應用,不過因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持續下滑,智能手機應用在顯示行業內的價值占比也在發生變化。
IDC的數據是,今年Q2,PC出貨量同比下滑15%,達到近3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樣是IDC的數據,今年Q1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了9%,Q2的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其他機構的數據來看,Q2的出貨量同比跌幅應該也會達到9%的水平。雖說有汽車這類新熱點,但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汽車對顯示行業可產生的出貨量增長,應當是遠遠無法抵消手機和PC市場的下滑的。
所以似乎智能手機和PC已經沒什么特別可說的了。顯示行業的另一個應用大頭是電視(去年其市場價值占比在28%左右)。下面這張圖來自DSCC,給出了幾個關鍵數據。這張圖表明電視庫存指數從去年Q2開始抬升——原本市場預期今年年中會有所緩和,當時電視機廠商還在持續買進面板,因為在當時那種狀態下,市場主要擔心的是未來價格的進一步攀升。
來源:DSCC
但市場外部環境、供需周期變化、消費電子疲軟,都導致市場出現了大幅滑坡,庫存水位線一下被拉升到以往難見的程度。從DSCC的統計數據來看,去年底電視機LCD庫存指數為106,3.2周的水平。但到了今年3月份,這一數值就升到了108,4.3周。4月份,庫存指數持續拉升,達到5.4周——此時電視機廠商才開始砍單動作。對面板制造商而言,比較常規的庫存水平應該在3周左右。
與此對應,電視LCD價格5月份大幅下跌。一季度50、55英寸面板價格已經跌到付現成本以下;32-65寸面板價格則從Q2開始下挫。庫存水位升高,面板價格下跌,必然就要帶來fab廠生產利用率的下跌。去年LCD工廠利用率大約是90%的水平,據說今年6月某些面板廠的利用率已經跌到了75%以下——且目前都尚未看到短期內有回升的希望。
注意這里的庫存水平指的是面板供應商。對于電視機品牌商而言,DSCC表示其庫存已經來到7周,更下游的零售商則為8周。7月份的數據是,三星電子(作為電視機廠商)的庫存已經達到超過10周的容量,怪不得面向面板供應商要暫停下單了。DSCC認為,今年電視面板的總體營收將會銳減40%。
平板顯示營收今年下滑20%
當前顯示市場的具體表現,其實還有不少值得一說的個例,不只是電視機庫存水平大幅升高,顯示面板價格下滑,以及三星電子暫停下單;DSCC的數據顯示,今年Q3面板fab廠的生產利用率將滑坡到73%的水平——當然這也是為了較大程度穩定價格;不止于此,市場現狀已經影響到了包括京東方、華星、天馬、三星(Samsung Display)、夏普等在內的建廠計劃。部分計劃的時間節點有了顯著延后。
而且從庫存的角度來看,下游零售商的庫存水平也是格外能說明問題的。前不久DSCC統計了沃爾瑪、百思買和亞馬遜的庫存歷史走勢,至少在近4年多的時間里,這些零售商的庫存水平今年Q1都達到了歷史高位。
主要趨勢都是在疫情剛剛爆發期間,庫存顯著縮減——尤其是對于線上業務開展比較到位的零售商,因為在家辦公和上網課的新應用,致使市場需求顯著增多,并在2020年年中達到庫存數量新低;今年3月末則竄升到相當高的程度。如亞馬遜3月底的庫存已經比常規水平多出至少2-3周,報告給出的350億美元也已經超出日常數字的100億。
2019-2022平面顯示面板制造商庫存水平,來源:DSCC
面板制造商的庫存走勢也是基本類似的,LG Display、京東方、華星今年Q1的庫存水平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基于歷史經驗,面板制造商Q1的庫存水平相比常規歷史時期都多出了大約2周。如此算來,零售商多出2周庫存,面板制造商多出2周庫存,這兩個環節就有了4周的超量庫存。DSCC預計,Q2的情況還會更糟。
相對的,如果說產業鏈要在下半年消耗掉4周的庫存,就要求fab廠的生產利用率大砍一刀。所以下半年顯示市場整體發展速度將會顯著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從面板供應商的角度來看。雖然不少廠商在Q1的財務報告里都給出了Q2的業績下滑預警,不過大部分廠商好像都還是太過樂觀了。比如友達光電此前預期季度營收環比會下滑10%,但實際Q2的下滑幅度達到了23%;還有像LG Display今年Q1預期Q2的營收環比下滑大約會在個位數,但上個月底公布的數據是營收下滑13%。
DSCC預計今年平板顯示(flat panel display)面板營收將會下滑20%——當然基于技術創新點仍在,且電子產業仍有不少新的機會,未來2-3年市場當然還會周期性上揚。只不過這次的情況,可能會相對更糟一些。顯示行業有個叫做“Crystal Cycle”液晶周期的數值,是指LCD市場供需雙方變化引發的面板價格漲跌的循環周期。一個周期一般是9個月到1年——那么理論上明年上半年市場就該有所好轉。
但這波行情的特點,如此前我們分析半導體產業步入下行周期一樣,受到全球宏觀經濟走勢不利、新冠、全球局部沖突、供應鏈被打斷、缺芯潮等影響,累積囤貨量可能已經相當不樂觀。所以等待上揚周期到來的時間可能會比以往更久。
OLED市場仍然有看點
過去2年LCD面板價格像過山車一樣,經歷史上最快漲價和最快跌價過程,這對顯示行業而言當然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這波顯示行業進入下行期的行情,也是全行業性的。不過從市場的一些子項和個別產品或企業來看,情況又可能會各有不同。下面這張圖是主要面板供應商的季度營業利潤走勢。
來源:DSCC
從中當然一方面是可以看到Crystal Cycle的大方向,比如友達(AUO)、群創(Innolux)、LG Display受到這種行業周期性走勢的影響很大;而三星(Samsung Display)的營業毛利走勢就和別家區別較大,因為三星越往后期越不靠LCD賺錢,所以既沒有怎么獲得2020-2021的LCD漲價潮的好處,也沒有怎么受到后續LCD跌價的影響。
OLED在現在這個時期還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雖然對OLED而言,手機仍然占到其總營收的76%,還是絕對大頭——大方向上OLED面板市場下滑好像是必然。在智能手機應用方面,OLED面板出貨量今年預計會有4%的下滑(但總體營收會有1%的增長)。這其中主要是傳統硬性(rigid)OLED出貨量走低,柔性和折疊屏的增長會部分抵消市場不良影響。
但其他各個市場,OLED面板的發展前景都可謂一片大好。從DSCC的報告來看,比如說顯示器領域,今年OLED顯示器出貨量同比增長641%,營收同比增長279%;筆記本市場,OLED筆記本出貨量增長64%,營收增長39%...還有OLED游戲設備、OLED平板和電視、汽車上的OLED顯示屏。
這和OLED技術本身發展,成本的下降還是有相當大的關系的。這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應該是采用OLED的筆記本PC:今年市場上的平價OLED筆記本比往年都多出了不少。預計從2025年開始,筆記本就會成為OLED顯示屏的第二大應用,取代此前的智能手表;占到整個市場營收的約6%,31億美元年度應收的水平。
另外具體到OLED屏幕手機,接下來要發布的iPhone 14很快也會促成三星、LG和京東方的這部分營收增長。總的來說,DSCC預計今年OLED面板營收將會增長2%,也算是在當前市場大環境下為數不多的亮點了。
年中我們就撰文談到過顯示行業已經步入新一輪的下行通道。顯示是半導體行業的邊緣,它在電子產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大量電子設備都需要用到屏幕——而顯示行業的下行,也是能夠部分預見電子與半導體行業的整體走向的。
這兩個月顯示行業的關鍵詞就是“過剩”,而且各方面的指標都相當顯著。從一些個體事件也能看出來,比如說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作為下游設備制造商,6月底就已經知會上游的顯示面板制造商——主要是智能手機與電視顯示面板——三星電子將暫停面板采購。要知道三星乃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和電視機供應商。
國外媒體報道稱,三星電子當前已停止下新的顯示面板訂單,而且請求供應商針對現有訂單采取延后或縮減出貨量的方案;這涉及到了多個業務線,其中也包括了家電;涉及的面板供應商則可能包括了京東方(BOE)、HKC、SOI(超視堺)。三星電子此前一個季度的財報提到存貨水平已經達到了47.6萬億韓元。DSCC(Display Supply Chain)則表示,把這個數字換算成庫存天數,大約是84天——已經創下了歷史記錄,相比常規水平高出了大約2周。
從電視市場說起
似乎談智能手機和IT面板(包括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等)市場已經沒有太大價值了,消費電子市場的下滑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尤其是智能手機和PC。智能手機實際上一直都是顯示行業占據最大份額的應用,不過因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持續下滑,智能手機應用在顯示行業內的價值占比也在發生變化。
IDC的數據是,今年Q2,PC出貨量同比下滑15%,達到近3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樣是IDC的數據,今年Q1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了9%,Q2的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其他機構的數據來看,Q2的出貨量同比跌幅應該也會達到9%的水平。雖說有汽車這類新熱點,但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汽車對顯示行業可產生的出貨量增長,應當是遠遠無法抵消手機和PC市場的下滑的。
所以似乎智能手機和PC已經沒什么特別可說的了。顯示行業的另一個應用大頭是電視(去年其市場價值占比在28%左右)。下面這張圖來自DSCC,給出了幾個關鍵數據。這張圖表明電視庫存指數從去年Q2開始抬升——原本市場預期今年年中會有所緩和,當時電視機廠商還在持續買進面板,因為在當時那種狀態下,市場主要擔心的是未來價格的進一步攀升。
來源:DSCC
但市場外部環境、供需周期變化、消費電子疲軟,都導致市場出現了大幅滑坡,庫存水位線一下被拉升到以往難見的程度。從DSCC的統計數據來看,去年底電視機LCD庫存指數為106,3.2周的水平。但到了今年3月份,這一數值就升到了108,4.3周。4月份,庫存指數持續拉升,達到5.4周——此時電視機廠商才開始砍單動作。對面板制造商而言,比較常規的庫存水平應該在3周左右。
與此對應,電視LCD價格5月份大幅下跌。一季度50、55英寸面板價格已經跌到付現成本以下;32-65寸面板價格則從Q2開始下挫。庫存水位升高,面板價格下跌,必然就要帶來fab廠生產利用率的下跌。去年LCD工廠利用率大約是90%的水平,據說今年6月某些面板廠的利用率已經跌到了75%以下——且目前都尚未看到短期內有回升的希望。
注意這里的庫存水平指的是面板供應商。對于電視機品牌商而言,DSCC表示其庫存已經來到7周,更下游的零售商則為8周。7月份的數據是,三星電子(作為電視機廠商)的庫存已經達到超過10周的容量,怪不得面向面板供應商要暫停下單了。DSCC認為,今年電視面板的總體營收將會銳減40%。
平板顯示營收今年下滑20%
當前顯示市場的具體表現,其實還有不少值得一說的個例,不只是電視機庫存水平大幅升高,顯示面板價格下滑,以及三星電子暫停下單;DSCC的數據顯示,今年Q3面板fab廠的生產利用率將滑坡到73%的水平——當然這也是為了較大程度穩定價格;不止于此,市場現狀已經影響到了包括京東方、華星、天馬、三星(Samsung Display)、夏普等在內的建廠計劃。部分計劃的時間節點有了顯著延后。
而且從庫存的角度來看,下游零售商的庫存水平也是格外能說明問題的。前不久DSCC統計了沃爾瑪、百思買和亞馬遜的庫存歷史走勢,至少在近4年多的時間里,這些零售商的庫存水平今年Q1都達到了歷史高位。
主要趨勢都是在疫情剛剛爆發期間,庫存顯著縮減——尤其是對于線上業務開展比較到位的零售商,因為在家辦公和上網課的新應用,致使市場需求顯著增多,并在2020年年中達到庫存數量新低;今年3月末則竄升到相當高的程度。如亞馬遜3月底的庫存已經比常規水平多出至少2-3周,報告給出的350億美元也已經超出日常數字的100億。
2019-2022平面顯示面板制造商庫存水平,來源:DSCC
面板制造商的庫存走勢也是基本類似的,LG Display、京東方、華星今年Q1的庫存水平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基于歷史經驗,面板制造商Q1的庫存水平相比常規歷史時期都多出了大約2周。如此算來,零售商多出2周庫存,面板制造商多出2周庫存,這兩個環節就有了4周的超量庫存。DSCC預計,Q2的情況還會更糟。
相對的,如果說產業鏈要在下半年消耗掉4周的庫存,就要求fab廠的生產利用率大砍一刀。所以下半年顯示市場整體發展速度將會顯著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從面板供應商的角度來看。雖然不少廠商在Q1的財務報告里都給出了Q2的業績下滑預警,不過大部分廠商好像都還是太過樂觀了。比如友達光電此前預期季度營收環比會下滑10%,但實際Q2的下滑幅度達到了23%;還有像LG Display今年Q1預期Q2的營收環比下滑大約會在個位數,但上個月底公布的數據是營收下滑13%。
DSCC預計今年平板顯示(flat panel display)面板營收將會下滑20%——當然基于技術創新點仍在,且電子產業仍有不少新的機會,未來2-3年市場當然還會周期性上揚。只不過這次的情況,可能會相對更糟一些。顯示行業有個叫做“Crystal Cycle”液晶周期的數值,是指LCD市場供需雙方變化引發的面板價格漲跌的循環周期。一個周期一般是9個月到1年——那么理論上明年上半年市場就該有所好轉。
但這波行情的特點,如此前我們分析半導體產業步入下行周期一樣,受到全球宏觀經濟走勢不利、新冠、全球局部沖突、供應鏈被打斷、缺芯潮等影響,累積囤貨量可能已經相當不樂觀。所以等待上揚周期到來的時間可能會比以往更久。
OLED市場仍然有看點
過去2年LCD面板價格像過山車一樣,經歷史上最快漲價和最快跌價過程,這對顯示行業而言當然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這波顯示行業進入下行期的行情,也是全行業性的。不過從市場的一些子項和個別產品或企業來看,情況又可能會各有不同。下面這張圖是主要面板供應商的季度營業利潤走勢。
來源:DSCC
從中當然一方面是可以看到Crystal Cycle的大方向,比如友達(AUO)、群創(Innolux)、LG Display受到這種行業周期性走勢的影響很大;而三星(Samsung Display)的營業毛利走勢就和別家區別較大,因為三星越往后期越不靠LCD賺錢,所以既沒有怎么獲得2020-2021的LCD漲價潮的好處,也沒有怎么受到后續LCD跌價的影響。
OLED在現在這個時期還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雖然對OLED而言,手機仍然占到其總營收的76%,還是絕對大頭——大方向上OLED面板市場下滑好像是必然。在智能手機應用方面,OLED面板出貨量今年預計會有4%的下滑(但總體營收會有1%的增長)。這其中主要是傳統硬性(rigid)OLED出貨量走低,柔性和折疊屏的增長會部分抵消市場不良影響。
但其他各個市場,OLED面板的發展前景都可謂一片大好。從DSCC的報告來看,比如說顯示器領域,今年OLED顯示器出貨量同比增長641%,營收同比增長279%;筆記本市場,OLED筆記本出貨量增長64%,營收增長39%...還有OLED游戲設備、OLED平板和電視、汽車上的OLED顯示屏。
這和OLED技術本身發展,成本的下降還是有相當大的關系的。這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應該是采用OLED的筆記本PC:今年市場上的平價OLED筆記本比往年都多出了不少。預計從2025年開始,筆記本就會成為OLED顯示屏的第二大應用,取代此前的智能手表;占到整個市場營收的約6%,31億美元年度應收的水平。
另外具體到OLED屏幕手機,接下來要發布的iPhone 14很快也會促成三星、LG和京東方的這部分營收增長。總的來說,DSCC預計今年OLED面板營收將會增長2%,也算是在當前市場大環境下為數不多的亮點了。
- 上一篇:SiC為何會突然流行,哪些應用在推動需求? 2022/8/5
- 下一篇: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產業會有哪些影響? 20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