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生效!
2024-7-8 15:40:13??????點擊:
此臨時關稅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其中,上汽集團加征稅率為37.6%,吉利為19.9%,比亞迪為17.4%;其他配合歐盟調查的車企平均加征稅率為20.8%,未配合調查的車企加征稅率為37.6%。
相較于歐盟在6月12日披露的數據,本次確定的稅率有輕微下調。據此前報道,歐盟委員會對三家抽樣中國汽車生產商征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
除了比亞迪、上汽與吉利三家車企外,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企業還包括奇瑞、一汽、長安、東風、長城、零跑、蔚來、小鵬、愛馳、江淮等。
在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后,多方紛紛作出回應。
中方:業內多方再次表態反對
據商務部網站,在7月4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指出,對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目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基于事實和規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據悉,何亞東提及的4個月窗口期,是指歐盟從初裁稅率執行起開始的4個月內,仍將通過內部的27國集團進行投票,來決定最終是否成立正式關稅方案,一旦該方案正式實施,其將持續5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5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毛寧表示,關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中方已經多次表明立場,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毛寧稱:“我們始終認為,應當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具體的經貿問題。中方也將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企業層面,多家已經出海歐洲的中國車企對此作出表態。
7月4日,蔚來汽車方面表示,蔚來密切關注并跟進歐盟反補貼調查的相關進展與措施。目前階段,蔚來在歐洲市場將保持其在銷產品的定價,并將根據關稅政策的進展而評估市場策略。在歐洲,將繼續服務好蔚來用戶。相信適當的市場競爭對用戶有益,并希望在2024年11月實施最終措施之前與歐盟達成解決方案。
小鵬汽車方面則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評估在歐洲建立本地制造能力的可行性,并采取適當措施滿足市場需求,所有等待交貨的當前消費者和在新關稅生效前下訂單的未來客戶將不受任何價格上漲的影響。
7月5日,上汽集團宣布,為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將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并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
7月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文表示,歐盟委員會罔顧事實,協會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希望歐盟委員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德方協會與車企:或將阻礙歐州本土電動車發展
事實上,很多歐洲政商界人士明確反對歐委會做法。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馬蒂亞斯·鮑爾認為,沒人能從加征關稅中受益。歐盟加稅舉措不僅影響中國汽車企業,也打擊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外國汽車制造商。
德國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指出,加征關稅是一種“破壞性的做法”。他呼吁歐委會不要訴諸關稅,而是要制定良好和公平的競爭規則。維辛表示,應通過對話尋求解決辦法,應促進競爭而不是制造障礙。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4日表示,歐委會相關做法完全行不通。這么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損害那些在全球范圍內積極開展業務的企業。而且,加征關稅還會限制對歐洲消費者的電動汽車供應,從而延緩歐洲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進程。此外,這種做法也嚴重破壞了歐盟一貫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
7月5日,歐洲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再次猛烈抨擊歐盟執委會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決策,大眾汽車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警告稱:對于德國和歐洲純電動車(BEV)當前疲弱的需求而言,歐盟這一決策的時機是有害的,負面影響蓋過了對歐洲的任何益處,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
在歐盟此次公告發布的前一天(7月3日),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再度發表聲明,呼吁歐盟委員會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關稅,通過對話方式解決問題,與中國共同致力于保障開放市場、確保供應鏈安全以及實現環保目標。該協會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電動汽車不會“涌入”歐洲市場。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關稅,不符合歐盟利益,不僅會對歐洲消費者和企業造成負面影響,還將阻礙歐盟本土電動汽車市場發展,也不利于實現氣候目標。
相較于歐盟在6月12日披露的數據,本次確定的稅率有輕微下調。據此前報道,歐盟委員會對三家抽樣中國汽車生產商征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
除了比亞迪、上汽與吉利三家車企外,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企業還包括奇瑞、一汽、長安、東風、長城、零跑、蔚來、小鵬、愛馳、江淮等。
在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后,多方紛紛作出回應。
中方:業內多方再次表態反對
據商務部網站,在7月4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指出,對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目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基于事實和規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據悉,何亞東提及的4個月窗口期,是指歐盟從初裁稅率執行起開始的4個月內,仍將通過內部的27國集團進行投票,來決定最終是否成立正式關稅方案,一旦該方案正式實施,其將持續5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5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毛寧表示,關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中方已經多次表明立場,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毛寧稱:“我們始終認為,應當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具體的經貿問題。中方也將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企業層面,多家已經出海歐洲的中國車企對此作出表態。
7月4日,蔚來汽車方面表示,蔚來密切關注并跟進歐盟反補貼調查的相關進展與措施。目前階段,蔚來在歐洲市場將保持其在銷產品的定價,并將根據關稅政策的進展而評估市場策略。在歐洲,將繼續服務好蔚來用戶。相信適當的市場競爭對用戶有益,并希望在2024年11月實施最終措施之前與歐盟達成解決方案。
小鵬汽車方面則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評估在歐洲建立本地制造能力的可行性,并采取適當措施滿足市場需求,所有等待交貨的當前消費者和在新關稅生效前下訂單的未來客戶將不受任何價格上漲的影響。
7月5日,上汽集團宣布,為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將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并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
7月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文表示,歐盟委員會罔顧事實,協會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希望歐盟委員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德方協會與車企:或將阻礙歐州本土電動車發展
事實上,很多歐洲政商界人士明確反對歐委會做法。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馬蒂亞斯·鮑爾認為,沒人能從加征關稅中受益。歐盟加稅舉措不僅影響中國汽車企業,也打擊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外國汽車制造商。
德國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指出,加征關稅是一種“破壞性的做法”。他呼吁歐委會不要訴諸關稅,而是要制定良好和公平的競爭規則。維辛表示,應通過對話尋求解決辦法,應促進競爭而不是制造障礙。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4日表示,歐委會相關做法完全行不通。這么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損害那些在全球范圍內積極開展業務的企業。而且,加征關稅還會限制對歐洲消費者的電動汽車供應,從而延緩歐洲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進程。此外,這種做法也嚴重破壞了歐盟一貫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
7月5日,歐洲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再次猛烈抨擊歐盟執委會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決策,大眾汽車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警告稱:對于德國和歐洲純電動車(BEV)當前疲弱的需求而言,歐盟這一決策的時機是有害的,負面影響蓋過了對歐洲的任何益處,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
在歐盟此次公告發布的前一天(7月3日),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再度發表聲明,呼吁歐盟委員會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關稅,通過對話方式解決問題,與中國共同致力于保障開放市場、確保供應鏈安全以及實現環保目標。該協會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電動汽車不會“涌入”歐洲市場。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關稅,不符合歐盟利益,不僅會對歐洲消費者和企業造成負面影響,還將阻礙歐盟本土電動汽車市場發展,也不利于實現氣候目標。
- 上一篇:今年下半年半導體晶圓廠利用率有望突破80% 2024/7/8
- 下一篇:新能源車的電池,應該這樣測! 20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