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電子展上的車用照明/顯示與光感測
2022-11-24 12:03:04??????點擊:
2年舉辦1次的德國慕尼黑電子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零組件專業展。2022年慕尼黑電子展期為11月15日至18日,聚焦消費性電子與車用電子產品,為全球電子行業頂級盛會之一。
億光車用照明應用于前裝市場,主要推廣產品應用于RCL、DRL、前霧燈與氛圍燈。因應智能化氛圍燈市場趨勢,2019年正式加入ISELED聯盟,并推出3534 Smart RGB LED。ALFS系列LED,除白光之外,另有新型態雙色LED封裝,應用為日行燈與轉向燈二合一,使用高光輸出覆晶芯片,搭配高熱導氮化鋁基板與抗硫熒光膠貼片,達成高溫下仍能保持高演色性與高單位面積亮度輸出。
在顯示領域,因應高動態對比(HDR)、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廣色域等需求,主要車廠越來越重視導入HDR(Mini LED)車用直下式顯示。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查,億光今年已成功進入歐洲與中國大陸車廠HDR(Mini LED)車用直下式顯示,將隨著更多更多的合作,帶動整體車用顯示發展。
弘凱本次展覽上以汽車應用作為主要展出視覺,并于現場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氛圍燈(Intelligent Ambient Light)方案展示,強調全方位的內建驅動IC的RGB LED產品,可大幅簡化電路設計、提高產品應用彈性,輕松實現全彩混色及動態情境效果。
作為臺灣地區首家ISELED聯盟LED廠商,弘凱推出了目前最小且熱阻最低的ISELED LED 3023(3.0X2.3X0.9mm),且具備色校正能力達到1SDCM以確保客戶一致性,更帶來新的封裝技術幫助客戶大幅降低EMI的困擾。
為因應新一代座艙設計趨勢,弘凱更提出多樣化的IC LED選擇,包含可達到戶外顯示水平5,000nits以上采覆晶(Flip Chip)封裝技術的IC LED以及可在10mm光學厚度內搭配外層飾板達到多彩均勻光的超薄側貼IC LED等,滿足客戶在氛圍與智能顯示上的不同設計需求。現場除了展出IC LED于汽車客戶上的應用實績,也指出了未來前燈、座椅與天窗引進氛圍燈LED的可能。
此外,因應汽車在抬頭顯示器的需求成長,在展場上也推出了最新一代弘凱CSP LED的PGU(圖像生成單元)背光模塊,在模塊厚度僅15mm下,可以達到150萬nits、發光角度10×20度、均光度90%水平的光輸出,使顯示有最佳效果。
不僅僅展出可見光產品的應用發展,弘凱也展出一系列感測方案,包含ALS(Ambient Light and Proximity Sensor)與1D iToF封裝產品。其中iToF產品搭配高效率VCSEL與高敏度PDIC,使空間測距長達4公尺以上,并使用最新的OLGA微型化封裝技術協助客戶在電路設計上能更有效節省機構空間;在智能座艙應用展示上推出了高功率泛光源與多樣化角度設計的VCSEL與IR LED產品,其中VCSEL產品具備主動監測技術讓使用者在人眼安全防護上獲得保障;IR LED更是提供了多種新型發光角度方案,使客戶在影像畫面調適上獲得最佳配光選擇。
在會展中,弘凱更是展示了搭配旗下所設計的非對稱光學角度IR LED與VCSEL產品應用于3D雙目視覺(3D Active Stereo Vision)鏡頭模塊與ToF深度相機模塊等方案設計展示,借以宣示在智能汽車應用上能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
ams OSRAM再次驚艷全場,以Sensing in a new light帶來從消費性電子、工業、車用全新感測方案,產品包含生理感測元件與微投影光學元件應用于穿戴式裝置;影像感測方案應用于2D/3D感測;3D感測駕駛監控系統;OLED屏下距離傳感器與顏色傳感器;廣視角dToF具有16x8區可達到多物體偵測功能;貫穿式/長條式尾燈設計;OSIRE E5515是一款三色RGB側向光源,將LED光線耦合進導光柱等纖薄材料中,為客戶提供靈活的汽車氛圍照明應用,同時展現了出色的照明效能。
三星PixCell LED成功結合八英寸GaN on Si、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e)、薄膜覆晶(Thin Film Flip Chip)等先進技術,進入美系電動車之中,相較于傳統車燈,PixCell LED將有助于簡化頭燈體積,優美車燈設計。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訪查,100顆LED像素的矩陣式LED(Matrix LED)方案預計將有機會逐步替代84顆矩陣式LED(Matrix LED)方案。
除此之外,應車用照明三大趨勢-個性化(Personalization)、訊息溝通(Communication)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ADAS/Autonomous Driving),三星積極推出Mini LED封裝產品應用于尾燈與訊息溝通顯示(Communication Display)。
因應高動態對比(HDR)、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廣色域等需求,天馬、信利、華星皆展示高區域調光產品。
億光車用照明應用于前裝市場,主要推廣產品應用于RCL、DRL、前霧燈與氛圍燈。因應智能化氛圍燈市場趨勢,2019年正式加入ISELED聯盟,并推出3534 Smart RGB LED。ALFS系列LED,除白光之外,另有新型態雙色LED封裝,應用為日行燈與轉向燈二合一,使用高光輸出覆晶芯片,搭配高熱導氮化鋁基板與抗硫熒光膠貼片,達成高溫下仍能保持高演色性與高單位面積亮度輸出。
在顯示領域,因應高動態對比(HDR)、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廣色域等需求,主要車廠越來越重視導入HDR(Mini LED)車用直下式顯示。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查,億光今年已成功進入歐洲與中國大陸車廠HDR(Mini LED)車用直下式顯示,將隨著更多更多的合作,帶動整體車用顯示發展。
弘凱本次展覽上以汽車應用作為主要展出視覺,并于現場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氛圍燈(Intelligent Ambient Light)方案展示,強調全方位的內建驅動IC的RGB LED產品,可大幅簡化電路設計、提高產品應用彈性,輕松實現全彩混色及動態情境效果。
作為臺灣地區首家ISELED聯盟LED廠商,弘凱推出了目前最小且熱阻最低的ISELED LED 3023(3.0X2.3X0.9mm),且具備色校正能力達到1SDCM以確保客戶一致性,更帶來新的封裝技術幫助客戶大幅降低EMI的困擾。
為因應新一代座艙設計趨勢,弘凱更提出多樣化的IC LED選擇,包含可達到戶外顯示水平5,000nits以上采覆晶(Flip Chip)封裝技術的IC LED以及可在10mm光學厚度內搭配外層飾板達到多彩均勻光的超薄側貼IC LED等,滿足客戶在氛圍與智能顯示上的不同設計需求。現場除了展出IC LED于汽車客戶上的應用實績,也指出了未來前燈、座椅與天窗引進氛圍燈LED的可能。
此外,因應汽車在抬頭顯示器的需求成長,在展場上也推出了最新一代弘凱CSP LED的PGU(圖像生成單元)背光模塊,在模塊厚度僅15mm下,可以達到150萬nits、發光角度10×20度、均光度90%水平的光輸出,使顯示有最佳效果。
不僅僅展出可見光產品的應用發展,弘凱也展出一系列感測方案,包含ALS(Ambient Light and Proximity Sensor)與1D iToF封裝產品。其中iToF產品搭配高效率VCSEL與高敏度PDIC,使空間測距長達4公尺以上,并使用最新的OLGA微型化封裝技術協助客戶在電路設計上能更有效節省機構空間;在智能座艙應用展示上推出了高功率泛光源與多樣化角度設計的VCSEL與IR LED產品,其中VCSEL產品具備主動監測技術讓使用者在人眼安全防護上獲得保障;IR LED更是提供了多種新型發光角度方案,使客戶在影像畫面調適上獲得最佳配光選擇。
在會展中,弘凱更是展示了搭配旗下所設計的非對稱光學角度IR LED與VCSEL產品應用于3D雙目視覺(3D Active Stereo Vision)鏡頭模塊與ToF深度相機模塊等方案設計展示,借以宣示在智能汽車應用上能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
ams OSRAM再次驚艷全場,以Sensing in a new light帶來從消費性電子、工業、車用全新感測方案,產品包含生理感測元件與微投影光學元件應用于穿戴式裝置;影像感測方案應用于2D/3D感測;3D感測駕駛監控系統;OLED屏下距離傳感器與顏色傳感器;廣視角dToF具有16x8區可達到多物體偵測功能;貫穿式/長條式尾燈設計;OSIRE E5515是一款三色RGB側向光源,將LED光線耦合進導光柱等纖薄材料中,為客戶提供靈活的汽車氛圍照明應用,同時展現了出色的照明效能。
三星PixCell LED成功結合八英寸GaN on Si、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e)、薄膜覆晶(Thin Film Flip Chip)等先進技術,進入美系電動車之中,相較于傳統車燈,PixCell LED將有助于簡化頭燈體積,優美車燈設計。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訪查,100顆LED像素的矩陣式LED(Matrix LED)方案預計將有機會逐步替代84顆矩陣式LED(Matrix LED)方案。
除此之外,應車用照明三大趨勢-個性化(Personalization)、訊息溝通(Communication)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ADAS/Autonomous Driving),三星積極推出Mini LED封裝產品應用于尾燈與訊息溝通顯示(Communication Display)。
因應高動態對比(HDR)、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廣色域等需求,天馬、信利、華星皆展示高區域調光產品。
- 上一篇:美的樓宇科技荊州工廠正式投產;華為加入國際電聯P2C數字聯盟 2022/11/25
- 下一篇:國家自然基金“十四五”規劃:集成電路多個細分領域被劃重點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