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祭出新一波管制 恐沖擊全球科技產業
2022-10-12 11:44:17??????點擊:
眾所周知,在美國對其實施嚴厲制裁兩年后,華為失去了在網絡設備和智能手機領域的領導地位,其創始人也告訴員工,公司生存岌岌可危。金融日報9日分析指出,美國商務部上周五的行動意味著華盛頓將在華為身上測試過的工具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因此,中國整個芯片行業恐需要做好承受類似痛苦的準備。
根據上周五宣布的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和超級計算機的半導體只能在獲得出口許可證的情況下向中國出售,而獲得出口許可證將非常困難。
此外,華盛頓禁止美國公民或實體與中國芯片生產商合作,除非得到特別批準。新規強調,若外國政府阻止BIS做出合規性決定的行為,將會被列入實體名單,從而影響到其公司獲得美國技術。該計劃還嚴格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制造工具和技術,原因是中國可能會用這些工具開發自己的設備。
中方回應
對于美方“出招”,中國大陸會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同樣受到關注。我國外交部周六(8日)對此作出回應。
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法新社記者就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芯片實施新的出口管制進行提問。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美國出于維護科技霸權的需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將影響美國企業的權益。
毛寧表示,這種做法阻礙國際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世界經濟恢復都會造成沖擊。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封鎖自己,反噬自身。
各界觀點
華興資本董事總理Szeho Ng表示:“說得好聽點,新的管制若嚴格執行,中國企業基本上回‘石器時代’。”
咨詢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的中國和科技專家Paul Triolo表示:“隨著新規釋放的變革海嘯席卷半導體及相關行業,將有許多輸家。”
Counterpoint也有類似看法,認為若以華為受管制前后作為參考標準,即在受管制后仍能取得前一代的科技的某些設備與技術來講,預計中國大陸其它大型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都將受到管制拖累,“整體研發進度也將減緩”。
新規“挑戰”之下,芯片制造商們將如何應對?2022年11月11日,AspenCore將在深圳大中華交易中心舉辦"IIC Shenzhen - 2022國際集成電路展覽會暨研討會",同期將舉辦全球CEO峰會、全球分銷與供應鏈領袖峰會以及多個主題論壇,來自Microchip、Silicon Labs、Arrow、TDK、Imagination、瑞薩、思特威、比亞迪半導體等國際國內半導體企業CEO高管齊聚全球高科技領袖盛宴,分享科技驅動未來世界的洞見!點擊 這里 報名參加。
有業界人士觀察認為,美中當前處于一個“惡性循環”,即美國持續加強管制,將倒逼中國大陸致力于科技自主,于是美國又采取更嚴厲的管制。
研究機構CCS Insight指出,到頭來美國可能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廠積極尋求豁免權
事實上,在華盛頓宣布對中國大陸采取的一系列先進半導體相關出口管制措施后,“頭疼”的遠不止中過大陸企業。美國及其盟國的公司積極尋求許可證,獲得豁免權。
SK海力士7日表示,將根據美國新的設備出口管制規則尋求許可證,以便讓中國大陸廠繼續營運。
該公司在聲明寫道“SK海力士準備盡最大努力,獲得美國政府許可,并為此與韓國政府緊密合作,我們也準備在遵守國際規則前提下,穩定地經營我們在中國的制造工廠。”
SK證券公司指出,目前美國雖然未禁止芯片設備制造商對在中國大陸營運的外國芯片廠銷售設備,但新規落地也給芯片廠商出了“難題”,若想正常獲取設備必須要取得出口許可。
英偉達則表示,新的規定可能會影響其本季在中國約4億美元銷售;但該公司也表示,預計(新規)不會對業務產生任何進一步影響。
半導體材料供應商也表示,凡是提供給中國大陸芯片廠的材料,以及技術支援人員,現在都必須從美國以外地區尋找來源。
不過,一些分析師給出了樂觀說法,認為美方新規并非全是“兩敗俱傷”的結果,還可能利好一些芯片制造商。
據Omdia分析,由于美方此舉旨在拖慢中國大陸先進半導體科技的發展,預計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或美商英特爾能從中受益。另外,中國大陸閃存芯片廠商的海外同行,如日本的東芝存儲器,也可能因此受益。
根據上周五宣布的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和超級計算機的半導體只能在獲得出口許可證的情況下向中國出售,而獲得出口許可證將非常困難。
此外,華盛頓禁止美國公民或實體與中國芯片生產商合作,除非得到特別批準。新規強調,若外國政府阻止BIS做出合規性決定的行為,將會被列入實體名單,從而影響到其公司獲得美國技術。該計劃還嚴格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制造工具和技術,原因是中國可能會用這些工具開發自己的設備。
中方回應
對于美方“出招”,中國大陸會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同樣受到關注。我國外交部周六(8日)對此作出回應。
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法新社記者就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芯片實施新的出口管制進行提問。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美國出于維護科技霸權的需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將影響美國企業的權益。
毛寧表示,這種做法阻礙國際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世界經濟恢復都會造成沖擊。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封鎖自己,反噬自身。
各界觀點
華興資本董事總理Szeho Ng表示:“說得好聽點,新的管制若嚴格執行,中國企業基本上回‘石器時代’。”
咨詢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的中國和科技專家Paul Triolo表示:“隨著新規釋放的變革海嘯席卷半導體及相關行業,將有許多輸家。”
Counterpoint也有類似看法,認為若以華為受管制前后作為參考標準,即在受管制后仍能取得前一代的科技的某些設備與技術來講,預計中國大陸其它大型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都將受到管制拖累,“整體研發進度也將減緩”。
新規“挑戰”之下,芯片制造商們將如何應對?2022年11月11日,AspenCore將在深圳大中華交易中心舉辦"IIC Shenzhen - 2022國際集成電路展覽會暨研討會",同期將舉辦全球CEO峰會、全球分銷與供應鏈領袖峰會以及多個主題論壇,來自Microchip、Silicon Labs、Arrow、TDK、Imagination、瑞薩、思特威、比亞迪半導體等國際國內半導體企業CEO高管齊聚全球高科技領袖盛宴,分享科技驅動未來世界的洞見!點擊 這里 報名參加。
有業界人士觀察認為,美中當前處于一個“惡性循環”,即美國持續加強管制,將倒逼中國大陸致力于科技自主,于是美國又采取更嚴厲的管制。
研究機構CCS Insight指出,到頭來美國可能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廠積極尋求豁免權
事實上,在華盛頓宣布對中國大陸采取的一系列先進半導體相關出口管制措施后,“頭疼”的遠不止中過大陸企業。美國及其盟國的公司積極尋求許可證,獲得豁免權。
SK海力士7日表示,將根據美國新的設備出口管制規則尋求許可證,以便讓中國大陸廠繼續營運。
該公司在聲明寫道“SK海力士準備盡最大努力,獲得美國政府許可,并為此與韓國政府緊密合作,我們也準備在遵守國際規則前提下,穩定地經營我們在中國的制造工廠。”
SK證券公司指出,目前美國雖然未禁止芯片設備制造商對在中國大陸營運的外國芯片廠銷售設備,但新規落地也給芯片廠商出了“難題”,若想正常獲取設備必須要取得出口許可。
英偉達則表示,新的規定可能會影響其本季在中國約4億美元銷售;但該公司也表示,預計(新規)不會對業務產生任何進一步影響。
半導體材料供應商也表示,凡是提供給中國大陸芯片廠的材料,以及技術支援人員,現在都必須從美國以外地區尋找來源。
不過,一些分析師給出了樂觀說法,認為美方新規并非全是“兩敗俱傷”的結果,還可能利好一些芯片制造商。
據Omdia分析,由于美方此舉旨在拖慢中國大陸先進半導體科技的發展,預計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或美商英特爾能從中受益。另外,中國大陸閃存芯片廠商的海外同行,如日本的東芝存儲器,也可能因此受益。
- 上一篇:動力電池進入高速發展期,預計2030年全球裝機規模將超過3T 2022/10/12
- 下一篇:國內成品油價迎年內首次擱淺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