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兩部門發聲
2024-9-6 11:00:20??????點擊:
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7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8.78億臺,同比增長9%,其中智能手機產量6.54億臺,同比增長10.6%;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1.86億臺,同比增長2.7%;集成電路產量2445億塊,同比增長29.3%。
集成電路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新基建的基石。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與此同時,近年來人工智能也正在逐漸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引擎之一,在“無芯片不AI”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與集成電路相互促進,二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工信部均表示,要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部署146項攻關任務
當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進一步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產業鏈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
據央視新聞記者近日報道,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部署開展質量強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今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了質量強企、質量強鏈、質量強縣三項重點工作,例如在“質量強鏈”方面,國家已經啟動十大標志性項目。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三江介紹,項目主要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質量提升需求,部署146項攻關任務。同時針對重點產業發展急需的核心器件、測試方法等關鍵技術標準短板,加快研制一批國家標準,推動制定一批國際標準。
截至目前,已突破一批制約產業鏈供應鏈質量瓶頸,如:集成電路項目成功研制22nm線寬國家一級標準物質;量子信息項目4.2K溫度計量裝置進入降溫實驗階段;電動汽車超充項目建立充電樁遠程計量系統和數據庫,接入充電樁13.5萬臺、超充樁500臺,線上線下電能計量測量結果一致性超過90%。
工信部:聚焦人工智能等新賽道,圍繞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打造自主可控供應鏈
近期,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對外表示,要聚焦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賽道,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同時圍繞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8月28日,金壯龍在第六次中小企業圓桌會議上指出,要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領域新賽道。金壯龍表示,要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作,積極參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與鏈主企業密切協同,加速技術突破和產品迭代。要加強前沿領域謀篇布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領域新賽道,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加快形成更多標志性產品。
8月31日,金壯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再次表示,將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等重點產業鏈,一鏈一策,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金壯龍指出,我國建成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我們必須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例如在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金壯龍指出,要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等重點產業鏈,一鏈一策,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促進創新產品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
2023年,我國數字產業實現收入32.5萬億元,工業互聯網應用覆蓋全部工業大類,數字經濟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金壯龍指出,下一步,將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其中在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聚焦集成電路、工業軟件、衛星互聯網等領域,更大力度補短板、鍛長板、樹新板,培育造就一批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同時,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開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大力發展智能產品。
此外,未來,工信部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推動完善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同時,重點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等方向,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6G、原子級制造等新領域新賽道,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支持孵化與加速政策體系,發展壯大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集成電路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新基建的基石。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與此同時,近年來人工智能也正在逐漸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引擎之一,在“無芯片不AI”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與集成電路相互促進,二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工信部均表示,要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部署146項攻關任務
當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進一步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產業鏈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
據央視新聞記者近日報道,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部署開展質量強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今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了質量強企、質量強鏈、質量強縣三項重點工作,例如在“質量強鏈”方面,國家已經啟動十大標志性項目。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三江介紹,項目主要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質量提升需求,部署146項攻關任務。同時針對重點產業發展急需的核心器件、測試方法等關鍵技術標準短板,加快研制一批國家標準,推動制定一批國際標準。
截至目前,已突破一批制約產業鏈供應鏈質量瓶頸,如:集成電路項目成功研制22nm線寬國家一級標準物質;量子信息項目4.2K溫度計量裝置進入降溫實驗階段;電動汽車超充項目建立充電樁遠程計量系統和數據庫,接入充電樁13.5萬臺、超充樁500臺,線上線下電能計量測量結果一致性超過90%。
工信部:聚焦人工智能等新賽道,圍繞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打造自主可控供應鏈
近期,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對外表示,要聚焦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賽道,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同時圍繞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8月28日,金壯龍在第六次中小企業圓桌會議上指出,要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領域新賽道。金壯龍表示,要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作,積極參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與鏈主企業密切協同,加速技術突破和產品迭代。要加強前沿領域謀篇布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領域新賽道,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加快形成更多標志性產品。
8月31日,金壯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再次表示,將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等重點產業鏈,一鏈一策,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金壯龍指出,我國建成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我們必須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例如在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金壯龍指出,要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等重點產業鏈,一鏈一策,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促進創新產品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
2023年,我國數字產業實現收入32.5萬億元,工業互聯網應用覆蓋全部工業大類,數字經濟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金壯龍指出,下一步,將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其中在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聚焦集成電路、工業軟件、衛星互聯網等領域,更大力度補短板、鍛長板、樹新板,培育造就一批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同時,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開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大力發展智能產品。
此外,未來,工信部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推動完善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同時,重點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等方向,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6G、原子級制造等新領域新賽道,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支持孵化與加速政策體系,發展壯大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 上一篇: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可望同比增長3% 2024/9/9
- 下一篇:工業大模型的五個基本問題 20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