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消費者歡迎豪華車榜:特斯拉第三,僅次于雷克薩斯、寶馬
2022-2-23 11:51:51??????點擊:
近日,凱利藍皮書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最受消費者歡迎汽車品牌榜。
特斯拉位居最受消費者歡迎豪華車榜第三,僅次于雷克薩斯、寶馬
美國權威汽車評價公司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品牌觀察報告公布最新的最受消費者歡迎汽車品牌排名。2021年第四季度,福特和雷克薩斯分別在非豪華車和豪華車領域獲得排名第一。
該季度非豪華車品牌排名中,福特取代了長期的領導者豐田,占據了第一的位置。福特上次占據這個位置是在2015年,豐田此前連續近四年占據了榜首。雪佛蘭排名第三。
豪華車品牌排名中,雷克薩斯勉強超過寶馬,成為購車者考慮最多的汽車品牌,特斯拉仍然緊跟兩者之后排名第三。
2021年年底時,汽車消費者購物考慮和認知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2021年這些轉變是特殊的,世界各地的汽車制造商由于全球計算機芯片短缺危機、價格上漲和其他相關挑戰多次被迫關閉生產,由此產生的庫存短缺不僅對汽車制造商,而且對消費者和經銷商都很困難。然而,令人振奮的新產品和對電氣化汽車日益增長的興趣繼續為汽車行業注入活力,引領新車消費者進入2022年。
液化空氣集團通用工業業務線2021年簽署創紀錄的48項現場制氣合同
液化空氣集團通用工業業務線在2021年簽署了48項長期現場制氣合同。相較于2020年,這些合同為集團帶來的氣體銷售量翻了一番。現場制氣解決方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三年來,液化空氣通用工業業務線簽訂的長期現場制氣合同數量不斷增長。根據這些合同,液化空氣將在其客戶現場投資、建造和運營生產裝置。2021年新簽署的48項現場制氣合同將主要為能源、廢物和污水處理、二級電子、采礦和制造業等增長市場中的客戶提供氮氣、氧氣或氫氣。
長沙望城區簽約18個重大項目
中國中部的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的投資環境推介會召開,在此次推介會上,望城區簽約了18個重大投資推介項目,總投資為433億元(約68.1億美元)。新簽約的項目包括四個央企投資項目,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項目涵蓋總部經濟、文旅休閑、商業綜合體和智能制造等領域,其中,世界500強項目4個,中國500強項目3個。望城區利用湘江沿岸的優越地理位置,規劃打造濱江總面積185平方公里的八大片區。這八個工商業區的功能和主題不盡相同,包括生態智慧片區、創新驅動引領區、文旅片區等。
特斯拉位居最受消費者歡迎豪華車榜第三,僅次于雷克薩斯、寶馬
美國權威汽車評價公司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品牌觀察報告公布最新的最受消費者歡迎汽車品牌排名。2021年第四季度,福特和雷克薩斯分別在非豪華車和豪華車領域獲得排名第一。
該季度非豪華車品牌排名中,福特取代了長期的領導者豐田,占據了第一的位置。福特上次占據這個位置是在2015年,豐田此前連續近四年占據了榜首。雪佛蘭排名第三。
豪華車品牌排名中,雷克薩斯勉強超過寶馬,成為購車者考慮最多的汽車品牌,特斯拉仍然緊跟兩者之后排名第三。
2021年年底時,汽車消費者購物考慮和認知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2021年這些轉變是特殊的,世界各地的汽車制造商由于全球計算機芯片短缺危機、價格上漲和其他相關挑戰多次被迫關閉生產,由此產生的庫存短缺不僅對汽車制造商,而且對消費者和經銷商都很困難。然而,令人振奮的新產品和對電氣化汽車日益增長的興趣繼續為汽車行業注入活力,引領新車消費者進入2022年。
液化空氣集團通用工業業務線2021年簽署創紀錄的48項現場制氣合同
液化空氣集團通用工業業務線在2021年簽署了48項長期現場制氣合同。相較于2020年,這些合同為集團帶來的氣體銷售量翻了一番。現場制氣解決方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三年來,液化空氣通用工業業務線簽訂的長期現場制氣合同數量不斷增長。根據這些合同,液化空氣將在其客戶現場投資、建造和運營生產裝置。2021年新簽署的48項現場制氣合同將主要為能源、廢物和污水處理、二級電子、采礦和制造業等增長市場中的客戶提供氮氣、氧氣或氫氣。
長沙望城區簽約18個重大項目
中國中部的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的投資環境推介會召開,在此次推介會上,望城區簽約了18個重大投資推介項目,總投資為433億元(約68.1億美元)。新簽約的項目包括四個央企投資項目,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項目涵蓋總部經濟、文旅休閑、商業綜合體和智能制造等領域,其中,世界500強項目4個,中國500強項目3個。望城區利用湘江沿岸的優越地理位置,規劃打造濱江總面積185平方公里的八大片區。這八個工商業區的功能和主題不盡相同,包括生態智慧片區、創新驅動引領區、文旅片區等。
- 上一篇:歷時24個月,超300人研發,vivo發布首款自研芯片 2022/2/24
- 下一篇:2022 年 5 大機器人趨勢 2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