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芯片產量大增33.3%,供給能力逐步提升!
2022-3-3 10:18:29??????點擊:
獲悉,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202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總量達到了31.4萬億元人民幣,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芯片產量增長33.3%。
保證汽車芯片供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為全球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同時也是集成電路重要的生產國和提供者,一直為全球的集成電路產業作出我們的貢獻。所以,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不僅為中國的自給自足提供支持,同時也為全球的發展提供資源。
針對記者“缺芯對今年汽車等行業有何影響?工信部對于芯片產業有什么整體規劃或布局”的提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汽車芯片保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表現在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汽車月度產銷量出現了恢復向好態勢。2021年全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今年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42.2萬輛和25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1.4%和0.9%。
從重點汽車企業監測情況看,“汽車芯片供應短缺情況雖然已在逐步緩解,但相對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需求和排產計劃來看,目前仍然還有一定的缺口。” 辛國斌指出,考慮到全球主要芯片企業已經加大了車規級芯片的生產供應,新建產能也將于今年陸續釋放,國內部分芯片產品供給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預計汽車芯片供應形勢還會持續向好。
辛國斌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多措并舉來維護汽車工業的穩定運行,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供需對接,要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搭建汽車芯片在線供需對接平臺,暢通芯片產供信息渠道,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機制;
二是加大生產協同。引導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合理排產、互幫互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缺芯影響。芯片的配置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些企業產品適銷對路,芯片短缺影響比較大;有一些企業的產品沒有得到消費者認可,所以即使拿到了一些芯片,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沒有人愿意買,就會對整個產業造成一種資源錯配;
三是提升芯片供給能力。進一步支持整車、零部件、芯片企業協同創新,穩妥有序提升國內芯片生產供給能力。同時,我們的應用測試評價體系還存在短板,這方面今年還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汽車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我們必須堅持全球化發展方向,推動跨國芯片企業增加中國市場供給,加大本地化生產布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
田玉龍表示:“我們繼續歡迎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加大在華的投資,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為穩定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鏈作出貢獻。我們也要繼續為國內外的集成電路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市場環境,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依法給予內外資同等待遇,特別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共同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發展,維護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中國對世界工業經濟恢復增長作出積極且重要的貢獻
據介紹,除芯片外,我國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一度緊張的集裝箱產量增長110.6%,增長一倍多。
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了17.7%,兩年平均增速為8.3%。“這也是近年來的較高水平。中國工業產品出口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工業經濟恢復增長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肖亞慶說。
數據還顯示,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
肖亞慶介紹,工業制造業在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天問一號”任務實現火星探測的“繞、著、巡”,“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接續成功發射。“海斗一號”淺海深潛器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同比分別增長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了1.6倍。
保證汽車芯片供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為全球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同時也是集成電路重要的生產國和提供者,一直為全球的集成電路產業作出我們的貢獻。所以,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不僅為中國的自給自足提供支持,同時也為全球的發展提供資源。
針對記者“缺芯對今年汽車等行業有何影響?工信部對于芯片產業有什么整體規劃或布局”的提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汽車芯片保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表現在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汽車月度產銷量出現了恢復向好態勢。2021年全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今年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42.2萬輛和25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1.4%和0.9%。
從重點汽車企業監測情況看,“汽車芯片供應短缺情況雖然已在逐步緩解,但相對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需求和排產計劃來看,目前仍然還有一定的缺口。” 辛國斌指出,考慮到全球主要芯片企業已經加大了車規級芯片的生產供應,新建產能也將于今年陸續釋放,國內部分芯片產品供給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預計汽車芯片供應形勢還會持續向好。
辛國斌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多措并舉來維護汽車工業的穩定運行,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供需對接,要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搭建汽車芯片在線供需對接平臺,暢通芯片產供信息渠道,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機制;
二是加大生產協同。引導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合理排產、互幫互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缺芯影響。芯片的配置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些企業產品適銷對路,芯片短缺影響比較大;有一些企業的產品沒有得到消費者認可,所以即使拿到了一些芯片,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沒有人愿意買,就會對整個產業造成一種資源錯配;
三是提升芯片供給能力。進一步支持整車、零部件、芯片企業協同創新,穩妥有序提升國內芯片生產供給能力。同時,我們的應用測試評價體系還存在短板,這方面今年還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汽車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我們必須堅持全球化發展方向,推動跨國芯片企業增加中國市場供給,加大本地化生產布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
田玉龍表示:“我們繼續歡迎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加大在華的投資,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為穩定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鏈作出貢獻。我們也要繼續為國內外的集成電路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市場環境,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依法給予內外資同等待遇,特別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共同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發展,維護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中國對世界工業經濟恢復增長作出積極且重要的貢獻
據介紹,除芯片外,我國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一度緊張的集裝箱產量增長110.6%,增長一倍多。
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了17.7%,兩年平均增速為8.3%。“這也是近年來的較高水平。中國工業產品出口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工業經濟恢復增長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肖亞慶說。
數據還顯示,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
肖亞慶介紹,工業制造業在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天問一號”任務實現火星探測的“繞、著、巡”,“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接續成功發射。“海斗一號”淺海深潛器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同比分別增長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了1.6倍。
- 上一篇:為了芯片補貼,美國人吵起來了... 2022/3/4
- 下一篇:全球半導體投資戰火延續:加拿大斥2.4億、日本審查供應鏈、韓 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