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出口有望達450萬輛
2024-11-25 14:27:12??????點擊:
受歐盟關稅政策和新能源車需求下降的影響,中國純電動車型出口增速將放緩至9%(86萬輛),出口占比將從2023年的22.5%下降至2024年的19.0%。與此同時,插電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EV)的出口占比將實現三年來首次超10%,分別達到31萬輛和24萬輛。拉丁美洲和歐洲是推動中國汽車品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區域。
Canalys高級分析師劉策源表示:“乘用車出口預計將在2024年保持強勁增長,增速達24%,出口總量將達到310萬輛。MG、奇瑞和長城汽車在海外燃油車市場中的成功,證明中國汽車品牌在燃油車技術上的顯著提升。其中,奇瑞和長城汽車抓住了國際品牌退出俄羅斯市場的機遇,實現市場份額迅速擴張。東風、廣汽等廠商全新全球拓展策略的逐步落地,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市場出口增長。2024年,預計兩個品牌的出口量將分別增長四倍和兩倍,占中國汽車品牌出口量10%。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出口量增長27%,達310萬輛。受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影響,歐洲是唯一出口量下降的區域市場,降幅為4%。隨其他區域出口量增加,歐盟從2023年中國汽車品牌最大出口市場下降至2024年的第四大市場。
劉策源繼續表示:“盡管出口量下降且新能源車需求疲軟,歐盟仍是中國新能源車最大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量28.4%。歐洲新能源車需求變弱以及政治不確定性將放緩中國汽車廠商在該地區的投資進程,但歐洲仍是中國廠商全球化過程中的核心市場。中國汽車廠商正通過迅速推出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來豐富出海產品矩陣,以規避關稅并滿足當地消費者對經濟型車輛的需求,同時擴大品牌認知度,為本地新能源汽車需求回升做好準備。上汽集團憑借MG3和MG ZS兩款混合動力產品,意在挑戰日系車在歐洲市場地位。 ”
劉策源補充道:“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增長迅速,但廠商出海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各廠商渠道體系能力,以及產品本地化能力的不同導致了其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量和庫存情況差異顯著。而相關能力在當前純貿易出口受限、廠商布局海外建廠并尋求本地產業鏈融合的背景下尤為重要。 ”
盡管中國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上實現全球領先。然而在歐洲市場,ADAS和智能座艙技術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顯現。在長周期的產業發展背景下,中國廠商應理性看待 “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概念,謹慎評估直接復制中國市場成功路徑到全球市場的可能性。盡管日韓車企在華市場份額逐漸縮小,其全球化路徑仍值得中國廠商重點研究。
Canalys首席分析師劉健森表示:“歐盟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上的爭端對全球汽車行業的電氣化進程帶來了重大阻礙。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阻礙雙方廠商的專業知識分享以及投資聯合研發。如果爭端升級,歐盟可能會削弱其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發展的競爭力,從而在全球汽車和綠色能源領導地位中失去位置。然而,我們仍然樂觀地認為,中國市場將依然保持開放,并為全球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技術和供應鏈提供合作機會。同時兩個區域的市場潛力,將吸引兩個地區持續密切合作以尋找長期的解決方案。 ”
Canalys高級分析師劉策源表示:“乘用車出口預計將在2024年保持強勁增長,增速達24%,出口總量將達到310萬輛。MG、奇瑞和長城汽車在海外燃油車市場中的成功,證明中國汽車品牌在燃油車技術上的顯著提升。其中,奇瑞和長城汽車抓住了國際品牌退出俄羅斯市場的機遇,實現市場份額迅速擴張。東風、廣汽等廠商全新全球拓展策略的逐步落地,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市場出口增長。2024年,預計兩個品牌的出口量將分別增長四倍和兩倍,占中國汽車品牌出口量10%。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出口量增長27%,達310萬輛。受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影響,歐洲是唯一出口量下降的區域市場,降幅為4%。隨其他區域出口量增加,歐盟從2023年中國汽車品牌最大出口市場下降至2024年的第四大市場。
劉策源繼續表示:“盡管出口量下降且新能源車需求疲軟,歐盟仍是中國新能源車最大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量28.4%。歐洲新能源車需求變弱以及政治不確定性將放緩中國汽車廠商在該地區的投資進程,但歐洲仍是中國廠商全球化過程中的核心市場。中國汽車廠商正通過迅速推出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來豐富出海產品矩陣,以規避關稅并滿足當地消費者對經濟型車輛的需求,同時擴大品牌認知度,為本地新能源汽車需求回升做好準備。上汽集團憑借MG3和MG ZS兩款混合動力產品,意在挑戰日系車在歐洲市場地位。 ”
劉策源補充道:“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增長迅速,但廠商出海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各廠商渠道體系能力,以及產品本地化能力的不同導致了其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量和庫存情況差異顯著。而相關能力在當前純貿易出口受限、廠商布局海外建廠并尋求本地產業鏈融合的背景下尤為重要。 ”
盡管中國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上實現全球領先。然而在歐洲市場,ADAS和智能座艙技術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顯現。在長周期的產業發展背景下,中國廠商應理性看待 “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概念,謹慎評估直接復制中國市場成功路徑到全球市場的可能性。盡管日韓車企在華市場份額逐漸縮小,其全球化路徑仍值得中國廠商重點研究。
Canalys首席分析師劉健森表示:“歐盟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上的爭端對全球汽車行業的電氣化進程帶來了重大阻礙。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阻礙雙方廠商的專業知識分享以及投資聯合研發。如果爭端升級,歐盟可能會削弱其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發展的競爭力,從而在全球汽車和綠色能源領導地位中失去位置。然而,我們仍然樂觀地認為,中國市場將依然保持開放,并為全球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技術和供應鏈提供合作機會。同時兩個區域的市場潛力,將吸引兩個地區持續密切合作以尋找長期的解決方案。 ”
- 上一篇:焊接機器人幾種常見故障及排查 2024/11/26
- 下一篇:今年全球公共充電樁增長大幅放緩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