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數據是新石油,誰將從車聯網得到好處?
假如數據真的是新石油,那么新一代開采者就是那些努力從車聯網中獲得艾字節數據的人。豐田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
汽車OEM自然是車聯網海量數據的最大受益者。許多汽車制造商效仿特斯拉,希望不再采用原來的一次性汽車銷售模式,而是通過用戶注冊并定期實現空中升級,與用戶建立持久關系。面對即將出現的大量車聯網應用與服務,移動網絡運營商也渴望從就要來臨的數據大爆發中受益。云服務提供商和科技公司也想參與其中,以滿足對分布式計算不斷增長的需求。
從理論上來講確實如此,這激勵了至少一個汽車OEM大廠(即豐田)全力支持汽車邊緣計算聯盟(AECC)。AECC是一個非盈利跨行業組織,在2017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成立,該組織一直在積極制訂聯網汽車的不同網絡需求。該聯盟的創始會員包括豐田、愛立信、英特爾、電裝和NT&T,贊助會員包括思科、戴爾、KDDI和三星。
AECC關注的既不是V2X(車輛到車輛,或車輛到基礎設施)通信,也不是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所需的連接性。相反,AECC不再關注技術要求,而是專注于最好地收集和處理車聯網產生的大數據。
AECC發布了星期三2.0版技術報告,“Driving Data to the Edge: The Challenge of Data Traffic Distribution”,可通過其官網免費下載。
大數據挑戰
AECC總裁兼董事長及豐田汽車公司總項目經理Kenichi Murata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五年前車聯網剛開始興起時,業界認為每輛汽車每個月大約會產生1GB的數據。”現在AECC知道這個數據被低估了。隨著新興業務的不斷涌現,AECC預計到2025年每月的數據量將飆升至1~10艾字節。
應對數據指數級增長的方法是創建一個本地網/城域網,并確定網絡數據處理/計算應該在哪個“邊緣”進行。
這里的關鍵是本地網。AECC WG2主席兼英特爾首席工程師Leifeng Ruan解釋說,大家都希望在本地分析數據,因為這樣就不會浪費網絡帶寬,數據傳輸的成本也不會太高。
AECC的V2.0技術論文針對邊緣數據分擔、移動服務提供商服務器的選擇以及汽車系統可達性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與建議。
蜂窩通信運營商該怎么做?
AECC提到的通信網絡即蜂窩網絡。一些移動網絡運營商(MNO)決定積極應對車聯網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AECC的這篇最新技術論文為他們提供了有效的指南。AECC指出:“該報告向移動網絡運營商提供了下一代聯網汽車所需的功能,并解釋了如何配置網絡以支持新興的車聯網生態系統。”
Murata指出,盡管該行業組織列出的蜂窩網絡運營商目前只有日本的NTT、KDDI和AT&T,但AECC一直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進行溝通,討論AECC的進展。
AECC在論文中還強調了“分布式數據管理” 在“拓撲感知分布式云架構”(即邊緣計算)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AECC中的云服務提供商包括Oracle、Dell、Google和微軟。
車聯網需要分布式網絡及本地數據集成,這不禁讓人聯想到Netflix或YouTube需要向客戶設備發送內容。為了提供高效的下載服務,他們需要具有緩存機制的邊緣網絡。Murata解釋道,車聯網的不同之處在于,車輛既要下載數據,又要將大量數據上傳到云端。
其他汽車OEM呢?
AECC一直致力于針對網絡架構提供技術建議,以處理車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除豐田以外,AECC還迫切需要其他汽車OEM的參與。
Murata承認這是個問題,不過豐田相信其他公司(尤其是較小的OEM)很快就會加入。
其他大型汽車制造商會怎么做呢,比如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寶馬、大眾和戴姆勒都表示,他們正通過5G汽車協會(5GAA)與蜂窩運營商一起解決大數據問題。但Murata指出,“我知道,他們沒說真話。“
實際情況是,5GAA更加專注于基于蜂窩的V2X(車輛到車輛、車輛到基礎設施)等問題。
Murata解釋說,大數據問題早晚都要通過各個行業的協作來解決。他強調了AECC與3GPP的關系,并希望AECC能夠通過3GPP增進與5GAA之間的關系。
Murata表示,問題的癥結在移動網絡運營商、汽車OEM和云服務提供商的技術細節上。本地網絡必須能夠支持分布式計算,根據請求跟蹤數據,保存數據并對這些數據建立索引,但并不是每輛車都會發送相同類型的數據。他說:“很多技術都需要進行標準化。”
豐田及連接
然而,AECC過去幾年的努力卻不為大眾所知。
汽車行業分析師Egil Juliussen認為,汽車制造商從根本上是不會彼此分享數據的。如果大數據是沼澤中的下一個自噴油井,為什么要請他人來分一桶油?
與通用汽車(擁有On Star)或寶馬(擁有Connected Drive)相比,豐田涉足連接的時間要晚一些,Juliussen認為,這一次豐田為了超越其它汽車制造商,很可能發力太猛。
Juliussen說,與其它任何物聯網應用一樣,大數據問題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誰將為連接買單?第二,能真正用上連接的業務模型是什么?
想一下未來5到10年的汽車架構,Juliussen認為,在數據處理的競爭中,致勝的法寶不一定在網絡邊緣,而可能在汽車本身。
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認為應該減少發送到云端的數據。Murata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減少必須上傳到云端的數據”是“今天的問題”,而AECC研究的是“明天的問題”,即下一代網絡架構怎樣才能滿足車聯網應用和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
- 上一篇:超級電容未來或成“電池終結者”? 2020/9/8
- 下一篇:一起來了解一下智慧城市都有啥? 2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