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公司為何選擇去這個國家組裝高端芯片
2023-12-19 9:57:28??????點擊:
12月18日,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報道,越來越多的國內半導體設計公司選擇利用馬來西亞公司進行高端芯片的組裝,如圖形處理器(GPU)芯片等,希望能緩沖美國擴大對于中國芯片行業制裁的風險。
消息人士表示,這些公司的需求只是組裝,不包括晶圓的制造,所以這并不違反美國的任何制裁限制。有一些協議已經達成了,但知情人士拒絕透露相關公司的名稱,也不愿具名。
需求增大+被制裁擔憂,國內公司另辟蹊徑
眾所周知,為了限制中國獲得可能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獲得突破,或為超級計算機和軍事應用提供動力的高端GPU產品,美國對高端芯片銷售以及芯片制造設備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
但人工智能的熱潮讓國內對于高端GPU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一些規模較小的設計公司可能在國內無法獲得足夠的先進封裝服務。另一方面,先進封裝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芯片的性能,目前美國還沒有對這一領域進行明確限制,但現在不會,不代表未來不會。
面對需求的增長而供應不足,且對可能的技術制裁的擔憂,國內公司‘另辟蹊徑’,尋找其它地區的服務是自然而然的事。馬來西亞因為其地理位置,和我國的關系也良好,價格又合理,并且擁有經驗豐富的勞動力和先進設備,被認為是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的一個不錯選擇。
報道稱,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華天科技持有多數股權的Unisem和其他馬來西亞芯片封裝公司來自中國客戶的業務和咨詢都有所增加。Unisem董事長John Chia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但他表示:“由于貿易制裁和供應鏈問題,許多中國芯片設計公司已經來到馬來西亞,在中國以外建立額外的供應來源,以支持他們在中國境內外的業務。”
馬來西亞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主要樞紐之一
馬來西亞目前占據全球半導體封裝、組裝和測試市場的份額已達13%,馬來西亞當局希望到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升至15%。另外,全球約7%的半導體貿易都需經過馬來西亞的工廠制造或進行零件組裝。目前,已經有約50家跨國班半導體企業在當地設立了封測廠。馬來西亞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來源國。
近年來,很多全球大廠都紛紛宣布在馬來西亞進行設廠或擴廠的計劃。
2021年,英特爾宣布投資64.6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檳城和居林建設最大的先進封裝工廠。未來,英特爾在馬來西亞將有六座工廠,現有的四座包括檳城和居林的兩座封測廠,以及在居林負責生產測試設備的系統整合和制造服務廠(SIMS)和自制設備廠(KMDSDP),還有尚在興建中的位于檳城和居林的封測廠和組裝測試廠,待完工后馬來西亞將擁有六座英特爾的封測廠區。
目前,英特爾在馬來西亞的封測廠主要生產采用2D及2.5D EMIB封測平臺開發的產品,是英特爾全球最大封測重鎮。其中,檳城封測廠未來將生產最先進的3D IC封裝Foveros,預計會在2024或2025年啟用。
另一美國公司德州儀器于2023年6月宣布分別于馬來西亞吉隆坡和馬六甲興建半導體封測廠,投資總額約為27億美元。據德州儀器介紹,在馬來西亞的新投資將使德州儀器2030年的封測業務成長90%以上。
除了美國公司在馬來西亞積極布局外,歐洲公司也不甘落后。英飛凌在今年8月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約50億歐元在馬來西亞建造全球最大的8英寸碳化硅功率晶圓廠。這使英飛凌在居林廠的計劃投資總額從2022年的20億歐元增長至70億歐元。
德國汽車電子廠商博世也在今年8月宣布,將投資6500萬歐元在馬來西亞檳城開設一個新的芯片和傳感器測試中心,并計劃在2030年之前,在此基礎上在投資2.85億歐元。據悉,博世的芯片與傳感器測試工作基本都在德國羅伊特林根、中國蘇州和匈牙利的工廠進行的,未來,馬來西亞檳城工廠將是其測試行列的新成員。
除了上述兩家歐洲公司外,包括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歐洲公司也在馬來西亞設有半導體工廠。
國內公司近幾年也紛紛投資馬來西亞。
今年7月,蘇州固锝發布公告稱,為了公司的馬來西亞全資公司AICS的生產經營需求,公司擬以自有資金2520萬元人民幣向全資子公司固锝電子科技進行增資,并在本輪增資完成后由固锝電子科技向AICS增資2520萬元人民幣(約350萬美元)。
而此次增資的目的,蘇州固锝表示,就是因為地緣政治影響,海外客戶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求合作。
另外,通富微電子在去年6月宣布擴大其與AMD合資的馬來西亞工廠,將在檳城峇都加灣工業園建設第二個工廠,投資金額約為20億令吉。
寫在最后
中美博弈,讓東南亞國家都受益匪淺,馬來西亞也是趁勢而起,它目前已經發展為“亞洲三大生產中心之一”,緊隨韓國和中國臺灣。尤其在封測測試領域,馬來西亞更是已經占據一席之地。隨著未來這些大廠投資的加碼,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必將更進一步。
但同時,它也面臨著來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如越南和印度。想要取得進一步的增長,馬來西亞還需要在人才、資源等短板方面進行補足。另外,怎樣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也是馬來西亞能否走遠的關鍵所在。
- 上一篇:納芯微全新發布車規級可編程步進電機驅動器NSD8381-Q1 2023/12/19
- 下一篇:2024年將成為高端純電車爆發拐點,中國企業提前掌控電池命脈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