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PO:2021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
2022-12-1 13:45:16??????點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近日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與以往經濟衰退期的趨勢相反,在2020年的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高峰期,知識產權申請量依然強勁,并在2021年實現飆升。
2021年,世界各地的創新者提交了340萬件專利申請,同比增長3.6%,亞洲各主管局受理的申請量占全世界總申請量的67.6%。
在中國(+5.5%)、韓國(+2.5%)和印度(+5.5%),2021年當地專利申請量增長強勁,推動了全球專利申請量的增長,促使亞洲申請量所占份額超過了三分之二的門檻。

美國(-1.2%)、日本(-1.7%)和德國(-3.9%)的當地專利申請活動量在2021年有所下降。
2021年,大多數國家的商標申請活動量實現增長,按類統計達到1,810萬件,同比增長5.5%。新品牌注冊的增長恰逢疫情混亂所引發的創業活動和風險投資交易的盛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活動量增加9.2%。亞洲各主管局的外觀設計申請量增長最大。
專利
在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總共340萬件專利申請中,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21年受理了159萬件專利申請,這一數量與排名第二至第十三的12個主管局的總和相近。緊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591,473件)、日本(289,200件)、韓國(237,998件)和歐洲專利局(188,778件)。這五大主管局受理的申請數量共占世界總量的85.1%。
在排名前二十位的主管局中,大部分——20家中的15家——在2021年受理的專利申請量高于2020年。增幅最大的是南非(+63.9%)、以色列(+18.3%)、墨西哥(+12.9%)、澳大利亞(+10.6%)和新加坡(+10%)。在這五家主管局中,每一家的非居民申請的增加都是整體增長的主要動力。
全球有效專利數量在2021年增長了4.2%,達到約1,650萬件。中國的有效專利數量達到360萬件,超過美國成為2021年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的管轄區域。排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330萬件)、日本(200萬件)、韓國(120萬件)和德國(877,763件)。
由于保密專利申請和公布期之間的時間延遲,2021年的技術類型排名尚不得而知。但在可以獲得完整數據的最近一年2020年,計算機技術是全球已公布專利申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領域,占所有已公布申請的十分之一(10.2%),位列其后的領域是電氣機械(6.5%)、測量(5.7%)、數字通信(5.1%)和醫療技術(5%)。
2021年,世界各地的創新者提交了340萬件專利申請,同比增長3.6%,亞洲各主管局受理的申請量占全世界總申請量的67.6%。
在中國(+5.5%)、韓國(+2.5%)和印度(+5.5%),2021年當地專利申請量增長強勁,推動了全球專利申請量的增長,促使亞洲申請量所占份額超過了三分之二的門檻。
美國(-1.2%)、日本(-1.7%)和德國(-3.9%)的當地專利申請活動量在2021年有所下降。
2021年,大多數國家的商標申請活動量實現增長,按類統計達到1,810萬件,同比增長5.5%。新品牌注冊的增長恰逢疫情混亂所引發的創業活動和風險投資交易的盛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活動量增加9.2%。亞洲各主管局的外觀設計申請量增長最大。
專利
在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總共340萬件專利申請中,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21年受理了159萬件專利申請,這一數量與排名第二至第十三的12個主管局的總和相近。緊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591,473件)、日本(289,200件)、韓國(237,998件)和歐洲專利局(188,778件)。這五大主管局受理的申請數量共占世界總量的85.1%。
在排名前二十位的主管局中,大部分——20家中的15家——在2021年受理的專利申請量高于2020年。增幅最大的是南非(+63.9%)、以色列(+18.3%)、墨西哥(+12.9%)、澳大利亞(+10.6%)和新加坡(+10%)。在這五家主管局中,每一家的非居民申請的增加都是整體增長的主要動力。
全球有效專利數量在2021年增長了4.2%,達到約1,650萬件。中國的有效專利數量達到360萬件,超過美國成為2021年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的管轄區域。排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330萬件)、日本(200萬件)、韓國(120萬件)和德國(877,763件)。
由于保密專利申請和公布期之間的時間延遲,2021年的技術類型排名尚不得而知。但在可以獲得完整數據的最近一年2020年,計算機技術是全球已公布專利申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領域,占所有已公布申請的十分之一(10.2%),位列其后的領域是電氣機械(6.5%)、測量(5.7%)、數字通信(5.1%)和醫療技術(5%)。
- 上一篇:存在安全隱患,特斯拉中國召回超10萬輛車 2022/12/1
- 下一篇:美國院士研發10分鐘鋰電快充技術 2年內有望商用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