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度升級對華科技“禁運”,華為們準備好了嗎?
2020-5-4 18:27:39??????點擊:
美國對華科技“禁運”政策又升級了!
據路透社 28 日報道,美國當地時間周一宣布,將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以防中國通過民用商業等途徑獲取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其他先進技術,然后轉為軍用。除中國外,新規也適用于俄羅斯和委內瑞拉。

按美國商務部的新規,美國公司不僅向軍事實體出售科技產品必須獲取許可,而且包括民用。其中就明確取消了集成電路、電信設備等美國技術的出口。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規中美國企業要提交所有出口中國的商品名單,即使其他國家出口美國商品到中國,也要征得美國同意。
顯而易見,美國要再次全面打壓中國。
芯片已成新一代的戰略物資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深入和進步,芯片已廣泛應用于計算機、手機、家電、汽車、機器人、醫療設備、工業控制等各類智能終端和控制系統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某種程度來說,誰掌握了最核心的芯片設計和制造能力,誰就能掌控行業的話語權。
據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進口芯片共耗費了 3055 億美元,遠遠超過了作為戰略物資的原油。因此,有人將芯片比作新一代的戰略物資,絲毫不為過。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美國更是首當其沖。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科技巨頭紛紛停工、停產,甚至裁員、倒閉,完全可以用“災難”來形容。正如資本市場,不光科技股一直低迷,芯片股亦是如此。
因此,在疫情影響下,美國芯片的領先地位正在受到挑戰。而從該新規不難看出,作為戰略物資的芯片,越來越受到美國的重視。
疫情之下,美國坐不住了
據市場調查機構 CINNO Research 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手機芯片出貨量排名來看,海思的出貨量為 2221 萬片,同比微增,首次超過高通,以 43.9%的市場份額排名首位,反超高通 11 個百分點。高通、聯發科、蘋果分列二、三、四位,分別占據 32.8%、13.1%、8.5%的份額。
2019 年,華為海思的占有率一度遠遠落后的高通。高通占有率高達 48.1%,占市場首位,而位居第二的海思僅高通的一半,差距相當大。即使到了第四季度,海思仍然落后于高通,但差距縮小到 1.3 個百分點。而今年第一季度,海思竟然超越高通 11 個百分點,其增速非常驚人!
4 月 30 日,高通發布 2020 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報告顯示,高通第二財季凈利潤為 4.68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6.63 億美元下降 29%;營收為 52.1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49.82 億美元增長 5%。同時,高通證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重創了手機行業,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比此前預估的下降 30%。同時,由于中國市場疲軟,今年前三個月的手機需求下降了 21%。
事實上,華為海思占有率的突飛猛進,與其專供華為手機不無關系。如今,海思已經宣布對外開放芯片產品,勢必成為制衡高通的利器,也讓美國不能輕易“斷供”華為。

反擊,才剛剛開始
美國在提出一系列針對華為的“斷供”措施的同時,華為也沒有坐以待斃。
例如,谷歌安卓操作系統和 HMS 服務“斷供”華為,華為就推出自研鴻蒙操作系統和移動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還要建立生態,召集大批開發者;美國對臺積電“施壓”,華為海思就找中芯國際代工。同時,華為海思還推出鯤鵬系列芯片,正挑戰英特爾在臺式機和服務器領域的壟斷地位。

4 月 28 日,《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華為正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合作,共同設計移動和汽車相關芯片。報道還稱,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將使華為能夠獲得 Synopsys 和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等美國公司的軟件產品。
同時,移動和汽車領域,一個是華為的強項,另一個是其正在尋求突破的新領域。尤其是汽車芯片方面,除了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博世等傳統車載供應商外,高通、英特爾、英偉達、賽靈思等均是美國老牌廠商。特別在自動駕駛領域,美國廠商的領先優勢明顯。
因此,華為聯手意法半導體,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對美國廠商的依賴,以反擊美國。
是挑戰也是機遇,華為們準備好了嗎?
華為海思是中國自主研發芯片的一面旗幟,也是一個縮影,其身后并不孤獨。
4 月 29 日,CB Insights 首次發布中國芯片設計企業榜單,65 家中國芯片設計企業上榜。在該榜單共分為 10 個類別,分別為智能移動終端芯片、通信芯片、物聯網芯片、智能多媒體處理器芯片、存儲芯片、模擬芯片、光子計算、光電芯片和量子芯片、運算芯片、車載芯片,IP+EDA。

從中可知,國內芯片廠商基本已經涉及芯片各個領域,并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其中,華為海思、聯發科、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中科曙光、兆芯、景嘉微、寒武紀、平頭哥、瀾起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科技等知名芯片企業上榜。同時,榜單也挖掘出了一批各領域的“隱形冠軍”。
http://www.gjak.cn/Product/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芯片廠商和整個產業都已經準備好了。
縱觀此次疫情,在帶給全球經濟巨大打擊和人們生活不便的同時,也推動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興起。隨著遠程辦公、在線會議、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電商直播等新經濟的崛起,云計算、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概念和新技術的前景也更為廣闊。而作為信息技術領域最底層、最核心的芯片,需求量勢必大幅增長,將大大激活整個行業的活力。
目前,在美國不斷的打壓下,國內芯片自主研發和國產化的呼聲日益高漲。有專家認為,美國打壓中國科技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也會在客觀上激發中國自主研發的精神和斗志,另外也促使中國與歐洲、日本等國企業界合作進一步發展。
面對機遇和挑戰,國內芯片廠商一定要堅定信心,堅持自主研發,到了走向前臺的時刻了!
圖片來源自網絡
半導體生產設備 芯片 意法半導體 華為 海思
據路透社 28 日報道,美國當地時間周一宣布,將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以防中國通過民用商業等途徑獲取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其他先進技術,然后轉為軍用。除中國外,新規也適用于俄羅斯和委內瑞拉。

按美國商務部的新規,美國公司不僅向軍事實體出售科技產品必須獲取許可,而且包括民用。其中就明確取消了集成電路、電信設備等美國技術的出口。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規中美國企業要提交所有出口中國的商品名單,即使其他國家出口美國商品到中國,也要征得美國同意。
顯而易見,美國要再次全面打壓中國。
芯片已成新一代的戰略物資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深入和進步,芯片已廣泛應用于計算機、手機、家電、汽車、機器人、醫療設備、工業控制等各類智能終端和控制系統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某種程度來說,誰掌握了最核心的芯片設計和制造能力,誰就能掌控行業的話語權。
據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進口芯片共耗費了 3055 億美元,遠遠超過了作為戰略物資的原油。因此,有人將芯片比作新一代的戰略物資,絲毫不為過。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美國更是首當其沖。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科技巨頭紛紛停工、停產,甚至裁員、倒閉,完全可以用“災難”來形容。正如資本市場,不光科技股一直低迷,芯片股亦是如此。
因此,在疫情影響下,美國芯片的領先地位正在受到挑戰。而從該新規不難看出,作為戰略物資的芯片,越來越受到美國的重視。
疫情之下,美國坐不住了
據市場調查機構 CINNO Research 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手機芯片出貨量排名來看,海思的出貨量為 2221 萬片,同比微增,首次超過高通,以 43.9%的市場份額排名首位,反超高通 11 個百分點。高通、聯發科、蘋果分列二、三、四位,分別占據 32.8%、13.1%、8.5%的份額。
2019 年,華為海思的占有率一度遠遠落后的高通。高通占有率高達 48.1%,占市場首位,而位居第二的海思僅高通的一半,差距相當大。即使到了第四季度,海思仍然落后于高通,但差距縮小到 1.3 個百分點。而今年第一季度,海思竟然超越高通 11 個百分點,其增速非常驚人!
4 月 30 日,高通發布 2020 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報告顯示,高通第二財季凈利潤為 4.68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6.63 億美元下降 29%;營收為 52.1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49.82 億美元增長 5%。同時,高通證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重創了手機行業,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比此前預估的下降 30%。同時,由于中國市場疲軟,今年前三個月的手機需求下降了 21%。
事實上,華為海思占有率的突飛猛進,與其專供華為手機不無關系。如今,海思已經宣布對外開放芯片產品,勢必成為制衡高通的利器,也讓美國不能輕易“斷供”華為。

反擊,才剛剛開始
美國在提出一系列針對華為的“斷供”措施的同時,華為也沒有坐以待斃。
例如,谷歌安卓操作系統和 HMS 服務“斷供”華為,華為就推出自研鴻蒙操作系統和移動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還要建立生態,召集大批開發者;美國對臺積電“施壓”,華為海思就找中芯國際代工。同時,華為海思還推出鯤鵬系列芯片,正挑戰英特爾在臺式機和服務器領域的壟斷地位。

4 月 28 日,《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華為正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合作,共同設計移動和汽車相關芯片。報道還稱,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將使華為能夠獲得 Synopsys 和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等美國公司的軟件產品。
同時,移動和汽車領域,一個是華為的強項,另一個是其正在尋求突破的新領域。尤其是汽車芯片方面,除了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博世等傳統車載供應商外,高通、英特爾、英偉達、賽靈思等均是美國老牌廠商。特別在自動駕駛領域,美國廠商的領先優勢明顯。
因此,華為聯手意法半導體,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對美國廠商的依賴,以反擊美國。
是挑戰也是機遇,華為們準備好了嗎?
華為海思是中國自主研發芯片的一面旗幟,也是一個縮影,其身后并不孤獨。
4 月 29 日,CB Insights 首次發布中國芯片設計企業榜單,65 家中國芯片設計企業上榜。在該榜單共分為 10 個類別,分別為智能移動終端芯片、通信芯片、物聯網芯片、智能多媒體處理器芯片、存儲芯片、模擬芯片、光子計算、光電芯片和量子芯片、運算芯片、車載芯片,IP+EDA。

從中可知,國內芯片廠商基本已經涉及芯片各個領域,并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其中,華為海思、聯發科、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中科曙光、兆芯、景嘉微、寒武紀、平頭哥、瀾起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科技等知名芯片企業上榜。同時,榜單也挖掘出了一批各領域的“隱形冠軍”。
http://www.gjak.cn/Product/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芯片廠商和整個產業都已經準備好了。
縱觀此次疫情,在帶給全球經濟巨大打擊和人們生活不便的同時,也推動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興起。隨著遠程辦公、在線會議、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電商直播等新經濟的崛起,云計算、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概念和新技術的前景也更為廣闊。而作為信息技術領域最底層、最核心的芯片,需求量勢必大幅增長,將大大激活整個行業的活力。
目前,在美國不斷的打壓下,國內芯片自主研發和國產化的呼聲日益高漲。有專家認為,美國打壓中國科技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也會在客觀上激發中國自主研發的精神和斗志,另外也促使中國與歐洲、日本等國企業界合作進一步發展。
面對機遇和挑戰,國內芯片廠商一定要堅定信心,堅持自主研發,到了走向前臺的時刻了!
圖片來源自網絡
半導體生產設備 芯片 意法半導體 華為 海思
- 上一篇:MLCC市場行情波動無常,國產廠商如何尋找良機 2020/5/4
- 下一篇:超越高通驍龍,海思麒麟芯片出貨量第一名 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