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開后,這些硬件產品將跌落神壇?
2023-2-10 10:50:22??????點擊:
但事實上,這三年里消費的需求并沒有消失,它會自行找到新的出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與防疫、健康、居家相關的產業。具體來說,To B場景里與防疫相關的自動測溫、自動消毒、人員監控等硬件終端,To C場景里與健康相關的體能數據監測儀、家用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等硬件產品,以及居家時間變長后逐漸提升的智能家居需求,上述硬件產品都在三年抗疫中取得倍數級增長。
如今疫情開放后,消費場景再一次改變,一些特殊時期的產業將退出歷史舞臺,一些具備剛需屬性的產品將歷久彌新。以下文章將簡單盤點疫情放開后“墜落神壇”的硬件產品。
防疫電子哨兵
某工地出入口閘機處,已棄用的電子哨兵,攝影:Momo Zhong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抗疫領域拓寬數字技術應用以提高疫情防控效率,一直是各地政府重點推行的工作,“防疫電子哨兵”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自2021年年底起,這種集合了人臉識別、體溫檢測、核酸查驗及身份信息讀取等功能的智能一體機,開始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多個主要城市推行部署。
電子哨兵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前哨,通過人臉識別、人證對比、健康碼識別,快速查驗居民的行程、核酸檢測結果、疫苗接種等健康信息,準確判斷出行人員是否符合防疫要求,大大提高了防疫效率,助力精準防控。
在政策推動下,全國各地從學校、城中村、居民小區到商業樓宇、企業園區、酒店商超等公共場所均開始了布設“電子哨兵”的工作。
電子哨兵主要分為手持式、立柱式及閘機式三種,其中立柱式為市占率最高的一種產品類型。從具體的產品價格來看,一臺雙通道閘機式電子哨兵的售價在15000元左右,一臺立柱式電子哨兵的售價在4300元左右,一臺手持式電子哨兵的售價在2600元左右。
根據東北證券在2022年發表的一份研報測算,“電子哨兵”在核心場景推廣所帶來的市場增量空間預計至少有1200億元。
始料未及的是,隨著新十條的快速落地,全國各大城市紛紛官宣,“除有限的特殊場所外,進出其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不再查驗健康碼”。幾乎在一夜之間,數量龐大的防疫電子哨兵面臨“集體下崗”……
對此變故,制造廠商馬上找起了電子哨兵的回收渠道,但殘酷現實是:(1)回收報價低,一萬多的設備回收價僅兩三百塊錢——以回收價值最高的閘機式電子哨兵為例,下面有不銹鋼和玻璃可以回收,頂部的終端回收價值不高,收回來也就是把PCB、電容、NFC識別模組拆出來分別回收。(2)電子哨兵中存儲的大量隱私數據,這些數據既敏感又棘手。
家用呼吸機、制氧機
家用醫療設備指的是主要適于家庭環境的醫療設備,提供安全、方便、經濟的治療或幫助分析治療是否對患者有效。如果不是疫情,我們普通人幾乎沒有聽說過“呼吸機”“制氧機”這個概念,更不用說接觸。
先說區別,家用呼吸機和家用制氧機并不是同一個設備,它們不僅外形不一樣,功能原理更是不同。簡單來說,呼吸機就像一個空氣壓縮機,像電風扇一樣提供氣流量,是幫助和代替人的呼吸用的。而制氧機就像是篩子,把空氣中的氧氣篩選出來。醫院里也有將兩種機器配合使用來治療的,一般是針對肺病心衰之類比較嚴重的病患。
制氧機、呼吸機曾在2020年、2021年疫情背景下數次傳出供不應求消息,由此引發大眾關注。很難想象,“新十二條”出臺后,呼吸機和制氧機又一次爆火。
通常邏輯是,疫情防控讓居家隔離難以避免。家人中有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等,購置家用制氧機的目的是防止因封控不能及時去醫院就醫。
但顯然上述邏輯與“疫情放開”的預期相悖。疫情開放的目的是令生產生活盡快回歸正軌,又怎么會“因封控不能及時就醫”呢?
同時,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呼吸機在臨床上是用于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若是出于對不慎感染新冠病毒提前做準備這樣的考慮,那么完全不需要在家里儲備呼吸機,因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重病病例很少;而對于制氧機,家里如果有呼吸類基礎疾病患者,可以購買制氧機以備不時之需,但出現緊急情況,仍然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治療。
至此,家用呼吸機和制氧機成為曇花一現的風口。(點擊回顧呼吸機盤點)
血氧儀
新冠疫情“新十條”出臺,疫情全面放開后,許多家庭開始購置家用血氧儀,隨時監測血氧飽和度。但血氧儀需求大漲,讓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機”,平時售價基本在100元左右的血氧儀,有藥店甚至標價高達1380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血氧儀爆火兩個月后,這些惡意哄抬價格的企業付出了代價。
2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五批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違法典型案例。經鎮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認為,自2022年12月開始,魚躍醫療利用市場供需緊張狀況,在血氧儀生產入庫平均成本環比上漲47%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該產品銷售價格,平均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了131.78%,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于成本增長幅度,推動了血氧儀市場價格過快、過高上漲,擾亂市場價格秩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鎮江市監局對魚躍醫療作出責令改正相關違法行為,并處以270萬元罰款的處罰決定。
但該公司稱此次處罰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點擊回顧)
家用血氧儀主要分為指夾式、手腕式、臂式、手持式、可穿戴式等。雖然佩戴方式不同,但原理大同小異——家用血氧儀一般由MCU、存儲器(EPROM與RAM)、兩個控制LED的數模轉換器、對光電二極管接收的信號進行濾波與放大的器件、將接收信號數字化以提供給MCU的模數轉換器等電子器件組成。指夾式血氧儀會有LED與光電二極管,放置在與患者指尖或耳垂接觸的小型探針中。脈搏血氧儀一般還會包括有一個小型液晶顯示器。
對于血氧儀的成本,作為供應商之一的康泰醫學曾在財報中透露,血氧儀單位成本僅為41.46元,平均售價64.74元。
運動手環
疫情期間,由于無法便捷購買到各種體能數據監測儀,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可穿戴設備,以便實時檢測到血壓、血氧、心電、心率、體脂等身體指標。在眾多可穿戴消費產品里,運動手環輕便小巧,可與手機通過藍牙連接,傳輸身體健康數據,并且與智能手表的價格差距也頗大,因此備受人們的喜愛。在過去數年,運動手環作為智能手表的“平替”,前者的銷量一直高于后者。
但時間來到2022年下半年,可穿戴智能設備呈現了一種有趣的兩極分化現象:智能手表表現持續堅挺,運動手環則進入了持續的下行階段。
機構TechInsights可穿戴設備研究團隊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運動手環收益同比下降20%,預計2023年收益將同比下降15%。原因包括銷量下降、部分地區競爭價格壓力加大、低成本的功能手表和智能手表的競爭、以及全球新冠疫情、俄烏沖突和高通脹帶來的整體經濟的不確定性。
另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前三個月,全球智能手表市場同比增長13%。與此同時,Canalys的數據顯示,運動手環的出貨量下降了37%。Canalys分析稱:“人們購買智能手表而非運動手環,是因為手表能提供更大的顯示屏、更長的電池壽命和更豐富的功能。”
筆者認為,經過疫情的階段,人們對于健康狀態的關注與日俱增,因此會更容易接受可監測身體情況的硬件產品。而隨著傳感器的技術不斷提升,未來在智能手表上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更多功能、更高可玩性、更多適配場合的智能手表有望持續獲得上升的動力。
如今疫情開放后,消費場景再一次改變,一些特殊時期的產業將退出歷史舞臺,一些具備剛需屬性的產品將歷久彌新。以下文章將簡單盤點疫情放開后“墜落神壇”的硬件產品。
防疫電子哨兵
某工地出入口閘機處,已棄用的電子哨兵,攝影:Momo Zhong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抗疫領域拓寬數字技術應用以提高疫情防控效率,一直是各地政府重點推行的工作,“防疫電子哨兵”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自2021年年底起,這種集合了人臉識別、體溫檢測、核酸查驗及身份信息讀取等功能的智能一體機,開始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多個主要城市推行部署。
電子哨兵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前哨,通過人臉識別、人證對比、健康碼識別,快速查驗居民的行程、核酸檢測結果、疫苗接種等健康信息,準確判斷出行人員是否符合防疫要求,大大提高了防疫效率,助力精準防控。
在政策推動下,全國各地從學校、城中村、居民小區到商業樓宇、企業園區、酒店商超等公共場所均開始了布設“電子哨兵”的工作。
電子哨兵主要分為手持式、立柱式及閘機式三種,其中立柱式為市占率最高的一種產品類型。從具體的產品價格來看,一臺雙通道閘機式電子哨兵的售價在15000元左右,一臺立柱式電子哨兵的售價在4300元左右,一臺手持式電子哨兵的售價在2600元左右。
根據東北證券在2022年發表的一份研報測算,“電子哨兵”在核心場景推廣所帶來的市場增量空間預計至少有1200億元。
始料未及的是,隨著新十條的快速落地,全國各大城市紛紛官宣,“除有限的特殊場所外,進出其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不再查驗健康碼”。幾乎在一夜之間,數量龐大的防疫電子哨兵面臨“集體下崗”……
對此變故,制造廠商馬上找起了電子哨兵的回收渠道,但殘酷現實是:(1)回收報價低,一萬多的設備回收價僅兩三百塊錢——以回收價值最高的閘機式電子哨兵為例,下面有不銹鋼和玻璃可以回收,頂部的終端回收價值不高,收回來也就是把PCB、電容、NFC識別模組拆出來分別回收。(2)電子哨兵中存儲的大量隱私數據,這些數據既敏感又棘手。
家用呼吸機、制氧機
家用醫療設備指的是主要適于家庭環境的醫療設備,提供安全、方便、經濟的治療或幫助分析治療是否對患者有效。如果不是疫情,我們普通人幾乎沒有聽說過“呼吸機”“制氧機”這個概念,更不用說接觸。
先說區別,家用呼吸機和家用制氧機并不是同一個設備,它們不僅外形不一樣,功能原理更是不同。簡單來說,呼吸機就像一個空氣壓縮機,像電風扇一樣提供氣流量,是幫助和代替人的呼吸用的。而制氧機就像是篩子,把空氣中的氧氣篩選出來。醫院里也有將兩種機器配合使用來治療的,一般是針對肺病心衰之類比較嚴重的病患。
制氧機、呼吸機曾在2020年、2021年疫情背景下數次傳出供不應求消息,由此引發大眾關注。很難想象,“新十二條”出臺后,呼吸機和制氧機又一次爆火。
通常邏輯是,疫情防控讓居家隔離難以避免。家人中有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等,購置家用制氧機的目的是防止因封控不能及時去醫院就醫。
但顯然上述邏輯與“疫情放開”的預期相悖。疫情開放的目的是令生產生活盡快回歸正軌,又怎么會“因封控不能及時就醫”呢?
同時,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呼吸機在臨床上是用于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若是出于對不慎感染新冠病毒提前做準備這樣的考慮,那么完全不需要在家里儲備呼吸機,因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重病病例很少;而對于制氧機,家里如果有呼吸類基礎疾病患者,可以購買制氧機以備不時之需,但出現緊急情況,仍然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治療。
至此,家用呼吸機和制氧機成為曇花一現的風口。(點擊回顧呼吸機盤點)
血氧儀
新冠疫情“新十條”出臺,疫情全面放開后,許多家庭開始購置家用血氧儀,隨時監測血氧飽和度。但血氧儀需求大漲,讓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機”,平時售價基本在100元左右的血氧儀,有藥店甚至標價高達1380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血氧儀爆火兩個月后,這些惡意哄抬價格的企業付出了代價。
2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五批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違法典型案例。經鎮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認為,自2022年12月開始,魚躍醫療利用市場供需緊張狀況,在血氧儀生產入庫平均成本環比上漲47%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該產品銷售價格,平均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了131.78%,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于成本增長幅度,推動了血氧儀市場價格過快、過高上漲,擾亂市場價格秩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鎮江市監局對魚躍醫療作出責令改正相關違法行為,并處以270萬元罰款的處罰決定。
但該公司稱此次處罰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點擊回顧)
家用血氧儀主要分為指夾式、手腕式、臂式、手持式、可穿戴式等。雖然佩戴方式不同,但原理大同小異——家用血氧儀一般由MCU、存儲器(EPROM與RAM)、兩個控制LED的數模轉換器、對光電二極管接收的信號進行濾波與放大的器件、將接收信號數字化以提供給MCU的模數轉換器等電子器件組成。指夾式血氧儀會有LED與光電二極管,放置在與患者指尖或耳垂接觸的小型探針中。脈搏血氧儀一般還會包括有一個小型液晶顯示器。
對于血氧儀的成本,作為供應商之一的康泰醫學曾在財報中透露,血氧儀單位成本僅為41.46元,平均售價64.74元。
運動手環
疫情期間,由于無法便捷購買到各種體能數據監測儀,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可穿戴設備,以便實時檢測到血壓、血氧、心電、心率、體脂等身體指標。在眾多可穿戴消費產品里,運動手環輕便小巧,可與手機通過藍牙連接,傳輸身體健康數據,并且與智能手表的價格差距也頗大,因此備受人們的喜愛。在過去數年,運動手環作為智能手表的“平替”,前者的銷量一直高于后者。
但時間來到2022年下半年,可穿戴智能設備呈現了一種有趣的兩極分化現象:智能手表表現持續堅挺,運動手環則進入了持續的下行階段。
機構TechInsights可穿戴設備研究團隊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運動手環收益同比下降20%,預計2023年收益將同比下降15%。原因包括銷量下降、部分地區競爭價格壓力加大、低成本的功能手表和智能手表的競爭、以及全球新冠疫情、俄烏沖突和高通脹帶來的整體經濟的不確定性。
另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前三個月,全球智能手表市場同比增長13%。與此同時,Canalys的數據顯示,運動手環的出貨量下降了37%。Canalys分析稱:“人們購買智能手表而非運動手環,是因為手表能提供更大的顯示屏、更長的電池壽命和更豐富的功能。”
筆者認為,經過疫情的階段,人們對于健康狀態的關注與日俱增,因此會更容易接受可監測身體情況的硬件產品。而隨著傳感器的技術不斷提升,未來在智能手表上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更多功能、更高可玩性、更多適配場合的智能手表有望持續獲得上升的動力。
- 上一篇:全年營收近500億!中芯國際:上半年行業周期尚在底部 2023/2/10
- 下一篇:關于BLDC電機 ADC采樣積分方波無感控制的原理 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