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悄悄殺入醫療器械,世界醫療器械格局將變!
2020-4-5 18:10:04??????點擊:
[導讀]目前,在可穿戴設備中,蘋果的Apple Watch獨領風騷。隨著蘋果在Apple Watch上搭載了ECG心電圖功能后,醫療保健已經成了全球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方向。
目前,在可穿戴設備中,蘋果的Apple Watch獨領風騷。隨著蘋果在Apple Watch上搭載了ECG心電圖功能后,醫療保健已經成了全球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方向。
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3億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了醫療器械開發、生產、銷售。
而在半個月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也將經營范圍從銷售醫療器械擴展至了醫療器械開發、生產、銷售。這是要吹響全面進軍的號角?華為的醫療版圖,正在一步步擴大。
國內科技巨頭紛紛覬覦醫療這塊蛋糕。同樣在4月1日,騰訊也悄悄將經營范圍擴大到醫療器械銷售。而董明珠更為積極,宣稱要拿出10億元投資在醫療設備領域,“我拿10個億出來,我準備掉到水里沒有了,但這個必須要去做。”
華為來了,全面進軍醫療器械
最近,華為的一項業務變更引發關注。
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3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鄭麗英,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傭金代理,貨物或技術進出口,開發、生產、銷售:通信及電子產品、計算機、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高頻頭、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機、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及前述產品的配套產品,并提供技術咨詢和售后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
(來源:天眼查) 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擔任公司董事長。
事實上,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已變更公司經營范圍,新增了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等業務。而最近該公司再度增加經營范圍,從銷售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擴展至了開發、生產、銷售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
(來源:天眼查) 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和榮耀紛紛變更公司經營范圍,最直接的因素可能是為華為和榮耀品牌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鋪路。
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可穿戴設備將對醫療行業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而在遠程健康監測中,可穿戴設備需要以低速率對中央數據存儲庫進行高頻更新。常用的網絡在連接大量此類設備時無法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持,而5G可以解決這一挑戰。
作為最貼近人體實時監測健康數據的裝置,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未來將會對人類健康管理發揮巨大作用。而華為作為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的巨頭之一,大概率不會錯過在醫療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布局。
不過,作為5G先驅的華為,在醫療行業的謀劃遠不止于此。早在2016年,華為就發布了《5G的5大行業應用方向白皮書》。其中一項就是5G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包括遠程監控可穿戴醫療、遠程手術、遠程影像會診、遠程醫療、資產監管五大方面。
騰訊、百度、格力.....扎堆入局,中國將出現世界級醫療巨頭?
當然,國內瞄上醫療的科技巨頭遠不止華為。
就在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的同一天,騰訊也悄悄將經營范圍擴大到醫療器械銷售。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1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國內貿易;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不含分銷及國家專營、專控、專賣商品) ;一類醫療器械銷售;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許可經營項目:三類醫療器械銷售。
而作為曾經和騰訊、阿里并稱為BAT三巨頭的百度,在醫療器械上布局更早。2019年2月百度的經營范圍就增加了銷售醫療器械二類、三類業務,此后又投資東軟醫療,進軍醫療器械的決心可見一般。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科技巨頭們紛紛進軍醫療器械?
眾所周知,中國的醫療行業,尤其是在器械行業,增長尤為迅速。從2017年開始,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超4000億元,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即便這樣,目前我國人均醫療器械費用支出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僅為發達國家的40%,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但另一方面,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多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盡管全球先進制造業產能轉移以及國內高端醫療設備制造能力的提升,中國已經成為醫療器械的重要出口國。但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又缺乏核心技術,對外出口只能以OEM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總體處于不利地位。
當前的劣勢恰恰是科技巨頭們最大的機會。
最近,格力在做口罩和新冠病毒凈化器之余,董明珠特別提出,要拿出10億元投資在醫療設備領域。她解釋稱,國家缺少了很多沒有掌握核心科技而出現的醫療設備短板,因此格力要進軍這個領域,做高端醫療。
隨著騰訊、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的殺入,如今時代變了,不少曾經的巨頭已經是落日余暉,而中國新興的科技巨頭正日漸崛起。世界醫療器械的格局,也許該變變了。
目前,在可穿戴設備中,蘋果的Apple Watch獨領風騷。隨著蘋果在Apple Watch上搭載了ECG心電圖功能后,醫療保健已經成了全球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方向。
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3億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了醫療器械開發、生產、銷售。
而在半個月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也將經營范圍從銷售醫療器械擴展至了醫療器械開發、生產、銷售。這是要吹響全面進軍的號角?華為的醫療版圖,正在一步步擴大。
國內科技巨頭紛紛覬覦醫療這塊蛋糕。同樣在4月1日,騰訊也悄悄將經營范圍擴大到醫療器械銷售。而董明珠更為積極,宣稱要拿出10億元投資在醫療設備領域,“我拿10個億出來,我準備掉到水里沒有了,但這個必須要去做。”
華為來了,全面進軍醫療器械
最近,華為的一項業務變更引發關注。
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3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鄭麗英,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傭金代理,貨物或技術進出口,開發、生產、銷售:通信及電子產品、計算機、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高頻頭、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機、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及前述產品的配套產品,并提供技術咨詢和售后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
(來源:天眼查) 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擔任公司董事長。
事實上,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已變更公司經營范圍,新增了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等業務。而最近該公司再度增加經營范圍,從銷售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擴展至了開發、生產、銷售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
(來源:天眼查) 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和榮耀紛紛變更公司經營范圍,最直接的因素可能是為華為和榮耀品牌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鋪路。
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可穿戴設備將對醫療行業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而在遠程健康監測中,可穿戴設備需要以低速率對中央數據存儲庫進行高頻更新。常用的網絡在連接大量此類設備時無法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持,而5G可以解決這一挑戰。
作為最貼近人體實時監測健康數據的裝置,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未來將會對人類健康管理發揮巨大作用。而華為作為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的巨頭之一,大概率不會錯過在醫療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布局。
不過,作為5G先驅的華為,在醫療行業的謀劃遠不止于此。早在2016年,華為就發布了《5G的5大行業應用方向白皮書》。其中一項就是5G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包括遠程監控可穿戴醫療、遠程手術、遠程影像會診、遠程醫療、資產監管五大方面。
騰訊、百度、格力.....扎堆入局,中國將出現世界級醫療巨頭?
當然,國內瞄上醫療的科技巨頭遠不止華為。
就在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的同一天,騰訊也悄悄將經營范圍擴大到醫療器械銷售。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1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國內貿易;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不含分銷及國家專營、專控、專賣商品) ;一類醫療器械銷售;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許可經營項目:三類醫療器械銷售。
而作為曾經和騰訊、阿里并稱為BAT三巨頭的百度,在醫療器械上布局更早。2019年2月百度的經營范圍就增加了銷售醫療器械二類、三類業務,此后又投資東軟醫療,進軍醫療器械的決心可見一般。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科技巨頭們紛紛進軍醫療器械?
眾所周知,中國的醫療行業,尤其是在器械行業,增長尤為迅速。從2017年開始,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超4000億元,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即便這樣,目前我國人均醫療器械費用支出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僅為發達國家的40%,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但另一方面,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多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盡管全球先進制造業產能轉移以及國內高端醫療設備制造能力的提升,中國已經成為醫療器械的重要出口國。但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又缺乏核心技術,對外出口只能以OEM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總體處于不利地位。
當前的劣勢恰恰是科技巨頭們最大的機會。
最近,格力在做口罩和新冠病毒凈化器之余,董明珠特別提出,要拿出10億元投資在醫療設備領域。她解釋稱,國家缺少了很多沒有掌握核心科技而出現的醫療設備短板,因此格力要進軍這個領域,做高端醫療。
隨著騰訊、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的殺入,如今時代變了,不少曾經的巨頭已經是落日余暉,而中國新興的科技巨頭正日漸崛起。世界醫療器械的格局,也許該變變了。
- 上一篇:村田和谷歌聯合開發“世界上最小的AI模塊” 2020/4/6
- 下一篇:“封國”“封城”下的電子產業鏈:我太難了 20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