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Echo Alexa語音助手 未來智能管家--Alexa語音控制方案
導語:亞馬遜Echo在IA界出了一把風頭:它用造價相對低廉的無線音箱作為平臺,以語音識別和逼真的模擬人聲作為基礎,造就了Alexa,讓它在語音設備控制、信息檢索、語音搜索和電子商務領域大顯身手。
亞馬遜Alexa
據外電報道,亞馬遜已經征服了網絡零售和云計算產業。如今,通過把觸角伸向語音控制設備,亞馬遜欲更深層次的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在過去的一年間,通過亞馬遜智能音響Echo中的語音助手Alexa,用戶已能夠通過語音完成開關臥室照明燈、播放歌曲、預訂Uber汽車、查閱銀行賬戶等諸多的任務。在與其他公司結盟推廣Alexa的同時,亞馬遜還向第三方應用開發者開放了Alexa,并向部分的開發者提供了資金支持。
對Echo講話,錦鋒科技初創公司Ecobee的用戶就能夠無需離開沙發關閉空調熱風。上月,初創公司Invoxia發布了一款便攜揚聲器。這也是市場中首款直接整合語音助手Alexa的硬件設備。此外,包括福特汽車等公司都計劃在未來產品中使用Alexa,讓用戶通過語音指令發動汽車或者是打開車庫的門。
由于Alexa得到了第三方開發者強有力的支持,這也讓其成為了亞馬遜對抗蘋果Siri、Alphabet Google Now、以及微軟Cortana等虛擬語音助手的利器。
Alexa仍在不斷的完善當中。這款軟件并不總是理解提示,而且現在大多數使用它的設備必須要同Echo捆綁在一起。一些用戶抱怨稱,使用Alexa總要先說它的名字。不過亞馬遜對此表示,只有用戶先說出喚醒詞“Alexa”,Echo才會開始聽用戶的講話。
“語音更加的自然,它要不輸入文字快許多,”風險投資公司First Round Capital合伙人霍華德·摩根(Howard Morgan)說。“我們考慮產品線公司使用Alexa,因為它能夠清除用戶使用它們服務的一項障礙。”這家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對象包括了Uber和送餐初創公司BlueApron。
亞馬遜用了大約四年時間秘密開發Echo。雖然使用了一些來自于收購的Ivona等初創公司的技術,但Echo涉及的大多數技術均由亞馬遜技術人員自主開發。這其中就包括了能夠在10英尺甚至更遠的地方分辯聲音的麥克風。
Echo業務高級副總裁大衛·里姆普(David Limp)表示,在Echo發布之后,軟件開發者對該設備立即產生的需求,讓亞馬遜的管理層感到震驚。亞馬遜最初曾限制Echo的發售,這不僅招致了許多的批評,也讓消費者不明白亞馬遜的意圖到底是什么。
不過在亞馬遜為Echo增加了更多的功能之后,這款設備開始在市場中熱銷。雖然亞馬遜沒有透露過Echo的實際銷售數量,但市場調研公司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預計,亞馬遜已銷售出了大約300萬臺Echo。有消息稱,亞馬遜最近還在開發廉價版的Echo Dot,售價僅為90美元。
消息人士透露,亞馬遜旗下的Lab126硬件部門目前正在開發一款支持Alexa的硬件設備。這款設備擁有像平板電腦一樣的計算機顯示屏,內部代號為“騎士”(Knight)。據悉,用戶無需用手,可以借助語音在該設備中瀏覽網頁、視頻或是圖像。
Bot Home計劃把語音服務直接整合到自己的Ring視頻門禁當中,讓用戶監控大門并與到訪者交流。其他計劃使用Alexa的初創公司包括了無線路由器公司Luma Home等。
里姆普表示,“未來的某一天,Alexa將能夠回答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
蛋君說:繼2015年吃掉無線音箱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之后,亞馬遜在智能家居領域加大押注,為Alexa引入了兩種新規格的產品。隨著IA的普及和使用不斷加速,這種稀松平常很快就會成為現實。想當初,智能手機廠商為了實現差異化營銷,才催生出IA這樣一種新鮮事物;如今,它已經成為物聯網環境下最便利的用戶界面,也成了我們數字生活中一個“直言不諱”又“善解人意”的管理者。
家居智能化的關鍵點:軟件和服務
筆者注意到,雖然國內外搭載智能語音的產品頗多,但真正能提供Alexa這樣人工智能系統(AIOS)整套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仍是鳳毛麟角。比如在2017年CES上,包括三星、聯想、LG在內的多家廠商都推出了不同類型的家庭智能設備,這些設備都內置了亞馬遜Alexa。而在國內2017 AWE上,我們同樣看到國內的家電制造商如海爾(智能音箱)、格力(金貝空調)、美的(智能王空調、智能冰箱)等都選擇與云知聲合作進行家電智能化的落地(如采用云知聲AIOS@Home智能語音交互整體解決方案)。
什么原因使得整個市場上能提供類似于Alexa或AIOS@Home這類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如此稀缺?
筆者分析,主要是因為在智能家居領域的AI技術,其完整技術方案的門檻非常高,絕對不僅僅只是提供一兩個算法或技術模塊就可以被廣泛采用的。一套完整的類似Alexa或AIOS@Home的方案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才能被行業接受:
1. 感知能力:軟硬一體化方案
家居環境要求硬件產品必須能夠實現在室內較遠距離下(5米左右)靈敏感知用戶的能力,這就要求不僅技術方案要實現語音識別、語音喚醒、語音合成等通用技術,還需要與麥克風陣列技術進行結合,具備遠場語音交互能力;而智能家居產品對功耗和性能的苛刻要求則必須保障語音算法的極致優化,而且要和芯片進行深度結合,同時對本地化處理語音的速度和精確度也有極高的要求。這幾項都需要供應商具備軟硬一體的產品級解決能力。
目前在國內智能語音領域,擁有軟硬一體化開發能力的方案提供者只有寥寥幾家,比如科大訊飛、云知聲等,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誰有能力打造低成本高性能、具有可訂制性及賦能空間的軟硬一體化方案。
2. 認知能力:賦能家居擁有不斷進化的自然語言交互能力
感知能力是基礎,它提供了聽見用戶的能力,但僅僅“聽見”是不夠的,認知能力才能真正讓智能家居產品擁有“智慧大腦”,可以聽懂,甚至去決策執行。 類似Alexa或AIOS@Home的整體方案必須包括語義理解、知識圖譜等核心技能。這些技能讓家居產品可充分理解用戶的意圖、與用戶進行多輪對話、執行用戶的操作、給予用戶恰當的反饋等,是智能語音產品功能性和體驗感的重要砝碼。
當然,僅靠這些技能是不夠的,用戶需求的千差萬別、不斷變化,而且即使同一個需求,每個用戶的習慣和偏好也都有很大不同,所以還需通過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和云端服務,對用戶進行畫像,分析用戶習慣、喜好,從而為用戶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服務,不斷升級技術的智慧程度。
3. 生態能力:實現萬物互聯,系統構建智能家居生態
讓家居設備與用戶語音交互,只是第一步。智能家居的實用性體現在其可以真正解決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服務。Alex或AIOS@Home解決方案都提供了雙向的平臺:服務端提供平臺接入各類第三方服務,而設備端可以對接到如智能家居中控、智能音箱、機器人等各類形態。這樣它們不僅可以控制家電,還可以作為O2O入口,無縫鏈接購物、訂餐等服務,成為智聯硬件與服務的平臺。為實現這一點,要求方案提供者擁有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服務平臺的雙重能力,可從智能家居整體生態的格局出發,為家居搭載人工智能物聯網方案,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智慧生活體系。
正確的業務方向各有不同。國內的供應商里,百度語音主要面向的是通用領域,而且缺少家居垂直領域類似多麥克陣列技術這樣的軟硬結合完整方案。而云知聲AIOS是國內首先切入智能家居領域并實現落地出貨的企業,科大訊飛AIUI也擁有不少電視領域的合作伙伴,這兩家在國內可以說軟硬件實力都比較齊備,而且技術實力不相仲伯。
在2016年底,包括李彥宏、李開復在內的眾多大佬一致預測,2017年將是AI與產業結合前所未有緊密的一年。智能家居,未來已來。
- 上一篇:智能家居新入口--亞馬遜Alexa語音交互 Alexa智能語 2017/7/18
- 下一篇:PLC-WiFi混合網絡將成智能家庭首選 20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