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航空、物流、汽車行業的發展走勢
2023-5-19 11:23:24??????點擊:
2023年前三個月,是全球告別長達三年的新冠疫情,重新走向全面開放的第一個季度。在宏觀經濟走向并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大企業紛紛公布了最新的業績。不過,一些行業的表現與很多人的想象大相徑庭。
盡管在2022年的后三個季度,美國幾大航空公司都實現了盈利,營收也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但是,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卻并不那么讓人樂觀。
一季度,美國三大航空集團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美國航空集團(American Airlines)和聯合航空控股(United Airlines Holdings)的總營收都比2022年第一季度有大幅增長,分別達到127.59億美元、121.89億美元和114.29億美元。但與2022年第四季度的總營收134.4億美元、131.89億美元和124億美元相比都有一定程度下降。
利潤方面,三大航在一季度基本為虧損或持平。達美航空凈虧損3.63美元,美國航空凈利潤1000萬美元,聯合航空凈虧損1.94億美元。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三大航的凈利都超過了8億美元。
對于不及市場預期的季度業績,三大航給出的理由是受到了燃油價格波動和惡劣天氣的影響。航空公司的高管們對進入夏季的第二季度業績前景持樂觀態度。不過,盡管美國的旅游需求目前比較強勁,但利率上升、通脹持續高企、失業人數增加以及銀行業動蕩正給消費者支出蒙上陰影。
歐洲三大航空集團漢莎(The Lufthansa Group)、法航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 Group)和IAG集團(International Airlines Group)第一季度業績也不盡如人意,凈虧損分別為4.67億歐元、2.44億歐元和8700萬歐元。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南航、國航和東航一季度則分別凈虧損人民幣18.98億元、29.26億元和38.03億元。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預測,在連續三年虧損后,航空企業有望在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恢復盈利。
被稱作“海上豪華酒店”的郵輪行業一季度的營收普遍大幅回升,但尚未實現盈利。三大郵輪集團中,嘉年華郵輪(Carnival)季度營收為44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水平的95%。季度凈虧損6.93億美元。皇家加勒比集團(ROYAL CARIBBEAN CRUISES)季度總營收28.8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0.59億美元。季度凈虧損4791萬美元。諾唯真郵輪(Norwegian Cruise Line)季度總營收18.2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22億美元。季度凈虧損1.59億美元。
運輸物流業告別供應鏈紅利
過去兩年,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緊張讓海運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隨著全面開放的到來,海運業坐地數錢的日子也到頭了。
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馬士基(Maersk)集裝箱貨運量繼續下滑,營收同比下滑26.4%至營收142.1億美元;調整后EBITDA同比下滑56.3%至39.7億美元;凈利潤25.2億美元,同比降幅達64%。
中遠海控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73.53億元(約67.7億美元),同比下降55.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27億元,同比下降74.20%。報告期內公司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下降,導致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
赫伯羅特(Hapag Lloyd)第一季度營收56.19億歐元(約61.1億美元),同比下降30%。季度EBITDA利潤22.17億歐元,同比下降53%。季度集團利潤18.93億歐元,同比下降55%。
臺灣長榮海運一季度合并營收新臺幣668.07億元(約21.7億美元),同比下降61%。
郵政速遞等物流行業的巨頭們盡管下滑沒有海運業這么明顯,但UPS、德國郵政敦豪等也是營收利潤同比雙下滑。
日本七大車企取得亮眼年度業績
也許是一段時間以來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不佳表現,給很多人造成了錯覺,認為日本車企開始走下坡路了。但從日本七大車企最新的年報(2022年4月-2023年3月)來看,這個結論下的可能還有點早。
日系車的“龍頭老大”豐田(Toyota Motor)整個財年銷售額增長18.4%,達到37.1542萬億日元(約2733億美元),大幅刷新歷史紀錄,日元貶值和銷量增加作出了貢獻。單看第四財季(2023年1月-3月)實現銷售凈額9.69萬億日元(約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9%;經營利潤6269.3億日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5522.9億日元,同比增長3.4%。
不過,受到鋼材、鋁等原材料價格高漲的影響,豐田財年的凈利潤同比減少14.0%,為2.4513萬億日元,是4年來首次下滑。不過,豐田預計新財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營業利潤將增長10.1%至3萬億日元,若能實現將刷新豐田自身保持的日本企業最高紀錄。
其他六家車企年度收入也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本田(Honda)財年營收169077億日元(約1239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16%。日產(Nissan Motor)財年營收105967億日元(約776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25.8%。鈴木(SUZUKI MOTOR)財年凈銷售額46416億日元(約341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30.1%。馬自達(Mazda)財年凈銷售額38268億日元(約281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22.6%。斯巴魯(SUBARU)財年營收37745億日元(約278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37.5%。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財年凈銷售額24581億日元(約181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20.6%。
當前,盡管新冠疫情已經在全球宣告結束,但世界經濟尚未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也許需要經過一整年,才能看到更加明確的行業走向。
盡管在2022年的后三個季度,美國幾大航空公司都實現了盈利,營收也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但是,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卻并不那么讓人樂觀。
一季度,美國三大航空集團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美國航空集團(American Airlines)和聯合航空控股(United Airlines Holdings)的總營收都比2022年第一季度有大幅增長,分別達到127.59億美元、121.89億美元和114.29億美元。但與2022年第四季度的總營收134.4億美元、131.89億美元和124億美元相比都有一定程度下降。
利潤方面,三大航在一季度基本為虧損或持平。達美航空凈虧損3.63美元,美國航空凈利潤1000萬美元,聯合航空凈虧損1.94億美元。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三大航的凈利都超過了8億美元。
對于不及市場預期的季度業績,三大航給出的理由是受到了燃油價格波動和惡劣天氣的影響。航空公司的高管們對進入夏季的第二季度業績前景持樂觀態度。不過,盡管美國的旅游需求目前比較強勁,但利率上升、通脹持續高企、失業人數增加以及銀行業動蕩正給消費者支出蒙上陰影。
歐洲三大航空集團漢莎(The Lufthansa Group)、法航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 Group)和IAG集團(International Airlines Group)第一季度業績也不盡如人意,凈虧損分別為4.67億歐元、2.44億歐元和8700萬歐元。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南航、國航和東航一季度則分別凈虧損人民幣18.98億元、29.26億元和38.03億元。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預測,在連續三年虧損后,航空企業有望在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恢復盈利。
被稱作“海上豪華酒店”的郵輪行業一季度的營收普遍大幅回升,但尚未實現盈利。三大郵輪集團中,嘉年華郵輪(Carnival)季度營收為44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水平的95%。季度凈虧損6.93億美元。皇家加勒比集團(ROYAL CARIBBEAN CRUISES)季度總營收28.8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0.59億美元。季度凈虧損4791萬美元。諾唯真郵輪(Norwegian Cruise Line)季度總營收18.2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22億美元。季度凈虧損1.59億美元。
運輸物流業告別供應鏈紅利
過去兩年,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緊張讓海運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隨著全面開放的到來,海運業坐地數錢的日子也到頭了。
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馬士基(Maersk)集裝箱貨運量繼續下滑,營收同比下滑26.4%至營收142.1億美元;調整后EBITDA同比下滑56.3%至39.7億美元;凈利潤25.2億美元,同比降幅達64%。
中遠海控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73.53億元(約67.7億美元),同比下降55.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27億元,同比下降74.20%。報告期內公司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下降,導致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
赫伯羅特(Hapag Lloyd)第一季度營收56.19億歐元(約61.1億美元),同比下降30%。季度EBITDA利潤22.17億歐元,同比下降53%。季度集團利潤18.93億歐元,同比下降55%。
臺灣長榮海運一季度合并營收新臺幣668.07億元(約21.7億美元),同比下降61%。
郵政速遞等物流行業的巨頭們盡管下滑沒有海運業這么明顯,但UPS、德國郵政敦豪等也是營收利潤同比雙下滑。
日本七大車企取得亮眼年度業績
也許是一段時間以來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不佳表現,給很多人造成了錯覺,認為日本車企開始走下坡路了。但從日本七大車企最新的年報(2022年4月-2023年3月)來看,這個結論下的可能還有點早。
日系車的“龍頭老大”豐田(Toyota Motor)整個財年銷售額增長18.4%,達到37.1542萬億日元(約2733億美元),大幅刷新歷史紀錄,日元貶值和銷量增加作出了貢獻。單看第四財季(2023年1月-3月)實現銷售凈額9.69萬億日元(約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9%;經營利潤6269.3億日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5522.9億日元,同比增長3.4%。
不過,受到鋼材、鋁等原材料價格高漲的影響,豐田財年的凈利潤同比減少14.0%,為2.4513萬億日元,是4年來首次下滑。不過,豐田預計新財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營業利潤將增長10.1%至3萬億日元,若能實現將刷新豐田自身保持的日本企業最高紀錄。
其他六家車企年度收入也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本田(Honda)財年營收169077億日元(約1239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16%。日產(Nissan Motor)財年營收105967億日元(約776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25.8%。鈴木(SUZUKI MOTOR)財年凈銷售額46416億日元(約341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30.1%。馬自達(Mazda)財年凈銷售額38268億日元(約281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22.6%。斯巴魯(SUBARU)財年營收37745億日元(約278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37.5%。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財年凈銷售額24581億日元(約181億美元),比上財年增長20.6%。
當前,盡管新冠疫情已經在全球宣告結束,但世界經濟尚未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也許需要經過一整年,才能看到更加明確的行業走向。
- 上一篇:華為將討論14nm和12nm芯片,麒麟A2芯片即將回歸 2023/5/19
- 下一篇:側重研究與設計,英國公布10億英鎊半導體投資計劃 202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