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中國企業營商環境惡劣,印度擬坐實對小米指控
2023-6-15 11:19:51??????點擊:
2022年4月,印度政府以涉向外國實體非法匯款為名義,沒收小米銀行帳戶中的7.25億美元款項。盡管小米公司回應稱公司遵守印度法律,強調合法和真實,且提出申訴,但目前已經駁回小米的要求。
6月11日,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向中國科技公司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間銀行發出正式通知,稱印度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
目前,小米印度分公司、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rivate Limited)、小米科技印度首席財務官拉奧(Sameer B. S. Rao)、前董事總經理賈殷(Manu Kumar Jain)、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也收到有關通知。
據悉,該指控的源自小米印度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給美國高通匯了款。以小米公司的立場,自己需要支付高通專利費,而小米印度公司賬上有錢,那就用該賬戶的錢支付無可厚非。但在印度稅務部門看來,小米印度公司沒有和高通單獨簽署的專利協議,相關專利費自然與小米印度公司無關,更與小米印度公司賬戶的錢無關,否則動用這筆錢就是偷盜印度的外匯儲備,并且虛構支出用來逃稅。這就是印度稅務部門的“公允公平的說法和依據”。
然而,正常的思維看來,小米印度公司的賬戶中的資金,也是屬于小米公司的,即辛苦合法的賺的錢,自然有支配的權利,但在印度不一定行得通。實際上,在印度稅務部門栽跟頭的企業,不止小米,更有歐美眾多跨國企業。其中,英國沃達豐收購案事件更被外界喻為“稅收恐怖主義”。
此次被援引小米違規的印度法案是1999年印度頒布的的外匯管理法。該法采取有罪推定原則,即在印企業只能從事該法案上寫明的行為,其他任何情況只要存在就有罪。
有媒體報道,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稱,調查內容顯示,小米向外國組織非法轉移資金,涉及555.1億印度盧比(約52.8億港元)。印度表示,小米2015年開始利用誤導性信息、以支付專利權使用費為由,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
此前,也有專業人士評論,印度稅務部門大概以上述借口來質疑小米匯出版權費的合理性與公允性。
整整8年時間,小米不僅在印度投入大量的資金,包括建設生產工廠,而且構建起相應的智能手機產業鏈,進一步提升了印度制造能力,但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前,在中印政治地緣關系的影響下,中國在印企業或將面臨越來越惡劣的營商環境,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應該慎行!
印度要求中國手機品牌在當地任命印度籍高管
據印度《經濟時報》周二(13日)報道,印度政府再度要求中國手機品牌如小米、OPPO、vivo、realme等,在印度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高管職位。
報道指出,印度政府還指示中國手機廠商,將制造合同委托給印度公司,讓當地企業參與手機的制造流程,并通過當地經銷商出口。ABP新聞網報道稱,印度政府官員是在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最近舉行的會議上,與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國手機制造商討論了這些問題。
6月11日,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向中國科技公司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間銀行發出正式通知,稱印度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
目前,小米印度分公司、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rivate Limited)、小米科技印度首席財務官拉奧(Sameer B. S. Rao)、前董事總經理賈殷(Manu Kumar Jain)、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也收到有關通知。
據悉,該指控的源自小米印度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給美國高通匯了款。以小米公司的立場,自己需要支付高通專利費,而小米印度公司賬上有錢,那就用該賬戶的錢支付無可厚非。但在印度稅務部門看來,小米印度公司沒有和高通單獨簽署的專利協議,相關專利費自然與小米印度公司無關,更與小米印度公司賬戶的錢無關,否則動用這筆錢就是偷盜印度的外匯儲備,并且虛構支出用來逃稅。這就是印度稅務部門的“公允公平的說法和依據”。
然而,正常的思維看來,小米印度公司的賬戶中的資金,也是屬于小米公司的,即辛苦合法的賺的錢,自然有支配的權利,但在印度不一定行得通。實際上,在印度稅務部門栽跟頭的企業,不止小米,更有歐美眾多跨國企業。其中,英國沃達豐收購案事件更被外界喻為“稅收恐怖主義”。
此次被援引小米違規的印度法案是1999年印度頒布的的外匯管理法。該法采取有罪推定原則,即在印企業只能從事該法案上寫明的行為,其他任何情況只要存在就有罪。
有媒體報道,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稱,調查內容顯示,小米向外國組織非法轉移資金,涉及555.1億印度盧比(約52.8億港元)。印度表示,小米2015年開始利用誤導性信息、以支付專利權使用費為由,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
此前,也有專業人士評論,印度稅務部門大概以上述借口來質疑小米匯出版權費的合理性與公允性。
整整8年時間,小米不僅在印度投入大量的資金,包括建設生產工廠,而且構建起相應的智能手機產業鏈,進一步提升了印度制造能力,但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前,在中印政治地緣關系的影響下,中國在印企業或將面臨越來越惡劣的營商環境,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應該慎行!
印度要求中國手機品牌在當地任命印度籍高管
據印度《經濟時報》周二(13日)報道,印度政府再度要求中國手機品牌如小米、OPPO、vivo、realme等,在印度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高管職位。
報道指出,印度政府還指示中國手機廠商,將制造合同委托給印度公司,讓當地企業參與手機的制造流程,并通過當地經銷商出口。ABP新聞網報道稱,印度政府官員是在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最近舉行的會議上,與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國手機制造商討論了這些問題。
- 上一篇:中國車企全球擴張和國內車規芯片市場機遇 2023/6/16
- 下一篇:臺積電最大的“小芯片”后端Fab開業,年產超100萬片300 202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