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向美國爭取 150 億美金芯片法案補貼
2023-4-21 11:59:06??????點擊:
據 消息報道,臺積電正在向美國政府尋求 150 億美元的建廠補貼,但反對一些附加條件,比如需要向其分享超額利潤等。
根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對美國可能要求其分享工廠利潤,并提供詳細營運信息的規定感到擔憂。臺積電去年 12 月把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建廠投資規模增加了兩倍多,高達 400 億美元。
根據美國芯片法案,臺積電可能會獲得大約 70~80 億美金的稅額減免。臺積電正在爭取商務部的補助款,同時期望在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兩座工廠都可獲得大約 60~70 億美金的補貼,這樣的話臺積電將獲得來自美國政府的補貼總額高達 150 億美元。
據悉,該金額占美國芯片法案提供補助資金近三成,臺積電是否能順利得到該補貼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這不僅需要持續和美國政府協調,更考驗臺積電能否在商業利益與政治判斷上取得平衡。
美國芯片法案將提供 530 億美元資金幫助美國恢復在半導體領域的制造實力。而且英特爾和三星等半導體巨頭都會申請先進制程建廠補助,而臺積電申請的 150 億美金就幾乎占了三成。
臺積電在昨天召開了法說會,除了營運展望之外,預料美國布局等相關議題將是會中焦點。臺積電在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工廠第一階段將于明年開始年量產 4nm 制程工藝,符合美國的補助條件。
但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表態,無法接受該法案提供補助的部分條件,還須再討論。臺積公司的目標是減輕這些負面影響,并將繼續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雖然劉德音并未透露無法接受美國芯片法案哪部分的限制,但業界分析應該是美國商務部認為,申請補助廠商十年內將不得在受關注的國家/地區進行擴充,其余還包括提出相關商業秘密等給美方,以利查核是否將補助款用于購買庫藏股或配發股息等限制用途。
業界分析,由于臺積電獲補助金額絕不會超過英特爾等美國廠商,臺積電有本事不靠申請補助款,與各大芯片廠競爭,這也是臺積電可以和美國商務部談條件的底氣。
綜觀臺積電海外布局,不僅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投資金額擴增至400億美元,將投入4nm 及3nm 制程生產,并在日本熊本投資建廠,預計2024年底前以28nm 、22nm 、16nm 及12nm 制程生產。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臺積電對提供財務報表,各種營運假設條件,客戶資料等很擔憂資料外流,也擔心分享利潤限制公司獲利空間,拜登政府及美國商務部為保護美國納稅人的錢及要求分享超額利潤,似乎也不肯讓步就直接開張空白支票給臺積電。
根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對美國可能要求其分享工廠利潤,并提供詳細營運信息的規定感到擔憂。臺積電去年 12 月把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建廠投資規模增加了兩倍多,高達 400 億美元。
根據美國芯片法案,臺積電可能會獲得大約 70~80 億美金的稅額減免。臺積電正在爭取商務部的補助款,同時期望在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兩座工廠都可獲得大約 60~70 億美金的補貼,這樣的話臺積電將獲得來自美國政府的補貼總額高達 150 億美元。
據悉,該金額占美國芯片法案提供補助資金近三成,臺積電是否能順利得到該補貼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這不僅需要持續和美國政府協調,更考驗臺積電能否在商業利益與政治判斷上取得平衡。
美國芯片法案將提供 530 億美元資金幫助美國恢復在半導體領域的制造實力。而且英特爾和三星等半導體巨頭都會申請先進制程建廠補助,而臺積電申請的 150 億美金就幾乎占了三成。
臺積電在昨天召開了法說會,除了營運展望之外,預料美國布局等相關議題將是會中焦點。臺積電在亞利桑那鳳凰城的工廠第一階段將于明年開始年量產 4nm 制程工藝,符合美國的補助條件。
但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表態,無法接受該法案提供補助的部分條件,還須再討論。臺積公司的目標是減輕這些負面影響,并將繼續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雖然劉德音并未透露無法接受美國芯片法案哪部分的限制,但業界分析應該是美國商務部認為,申請補助廠商十年內將不得在受關注的國家/地區進行擴充,其余還包括提出相關商業秘密等給美方,以利查核是否將補助款用于購買庫藏股或配發股息等限制用途。
業界分析,由于臺積電獲補助金額絕不會超過英特爾等美國廠商,臺積電有本事不靠申請補助款,與各大芯片廠競爭,這也是臺積電可以和美國商務部談條件的底氣。
綜觀臺積電海外布局,不僅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投資金額擴增至400億美元,將投入4nm 及3nm 制程生產,并在日本熊本投資建廠,預計2024年底前以28nm 、22nm 、16nm 及12nm 制程生產。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臺積電對提供財務報表,各種營運假設條件,客戶資料等很擔憂資料外流,也擔心分享利潤限制公司獲利空間,拜登政府及美國商務部為保護美國納稅人的錢及要求分享超額利潤,似乎也不肯讓步就直接開張空白支票給臺積電。
- 上一篇:如何看待港元匯率的弱勢? 2023/4/21
- 下一篇: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跌12%:小米國產第一 20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