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二次上市:誰是最大的收益者?
今年6月份,就有消息傳出阿里巴巴將申請在香港上市,預計募集金額為200億美元,回歸時間為今年秋天。馬云曾經表態:“赴美上市那天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這個想法沒有變過。”港交所所長李小加也曾經對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充滿期待:“遠走的人總有一天回家,我覺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顯然,阿里巴巴赴港上市是多贏局面,但這次二次上市背后,外界仍有諸多疑問,騰訊《深網》搜集了外界最關注的七個問題并回答。
1、一家公司在兩地甚至兩國交易所同時上市是常見行為嗎?
上市背后是股權融資,即符合某證券交易所規定的企業在該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讓購買人來認購自家股票以獲得資金。其中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就被稱為IPO。在IPO之后,企業還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再融資做股票增發,這些股票在交易所做了注冊獲得公開流通的合法性之后,就可以自由流通交易,也會被計算進上市公司的市值。兩地上市的本質是增發的股票在另外一個交易所做注冊和后續流通。
當然在第二次上市時,必須遵守另外一個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如港交所的相關規定是:第二次上市這部分股票市值不能低于400億港幣;或者第二次上市的市值不能低于100億港幣,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收入至少是10億港幣。
另一種模式是一家公司的幾個資產業務分別上市,比如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其旗下的阿里影業則在香港上市;新浪和其旗下業務新浪微博甚至同樣在美國上市。這種模式并不屬于一家公司在兩地或者兩國交易所同時上市。
另外,同一家公司不可以在一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或新三板同時上市;與之類似,一家公司也不可以在納斯達克與紐交所同時上市;但一家公司可以從納斯達克轉板去紐交所,新三板公司也可以轉板去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
2、為什么阿里巴巴將二次上市的目標定為香港而非A股或其他交易所?
2007年時,阿里巴巴集團曾將旗下B2B業務在香港上市,共募資116億港元,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2012年,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并完成港交所退市;2013年,阿里巴巴再次赴港尋求集團整體上市,但當時港監所未能解決同股不同權問題;2014年,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募資250億美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2018年,港交所宣布新訂《上市規則》,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新規則制定后引發內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大潮,甚至出現一日八槌四鑼的壯舉。而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為規避潛在宏觀政策監管風險,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均在考慮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3、阿里巴巴為什么要二次上市?
當然在現金層面上阿里巴巴并不缺錢,雖然在最近幾年阿里巴巴連續收購/投資了多家公司(收購網易考拉、投資美年健康、增持菜鳥等),但在最新的財報中顯示,阿里巴巴賬面現金還有2341億元,每季度都有上千億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
除了資金需求以外,在港股的二次上市還可以有效規避政策風險。目前美國對阿里巴巴的審查正在持續加強,美國貿易代表處此前公布報告,阿里巴巴再次被納入銷售冒牌貨品的惡名市場名單,甚至有議案顯示可能將讓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直接受美國法律監管。9月底,彭博社甚至“曝料”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措施包括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該消息已由美國財政部出面否認)。
4、兩地上市后,阿里巴巴的市值由哪個市場決定?
但如果市場開放,價格一定是趨于一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發行5億股普通股外加7500萬股超額認股權;阿里巴巴在美國發行的是ADR(美國存托憑證),一個ADR等于八個普通股。ADR的特點是比一般股票擁有更高流動性,存托憑證之間可互換,也可與其他證券互換。
由此來看,由于阿里巴巴大部分股份在美國交易,紐交所上的股價可能更有指導意義。但在價格上面,阿里巴巴在港股和美股的價格應該趨同,最終市值為股價乘以總股數。
5、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屬于新發股份,會將股份稀釋從而令
阿里巴巴原來美股的股東身價不會受到影響,以阿里巴巴集團員工為例,根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顯示,本次香港上市后,對于阿里巴巴集團員工手上已持有的美股,員工可選擇轉成港股。對于已授予還未歸屬的集團限制性股票單位(RSU),在歸屬時員工將繼續獲得美股,之后可選擇將獲得的美股轉成港股。
另據了解,考慮到美股和港股都一樣代表阿里巴巴集團的股權,且可以相互轉換,阿里巴巴集團暫時沒有給員工發放香港股票的計劃,員工股權激勵將繼續使用美股。阿里巴巴集團業不會安排員工參與新股認購。如果員工個人希望參與認購集團港股發行,須遵守香港新股發行相關規定、員工所屬地區有關對外投資及外匯管理的規定以及《阿里巴巴集團證券交易指引》相關規定等。受限制人士及其他相關人士仍需經過額外批準流程才可以參與新股認購。
6、阿里巴巴是一只適合購買的股票嗎?
這種暴漲的情況在二次上市時很難出現,畢竟阿里巴巴所有的財務信息和數據都已經是公開透明,而且還有美股作為參考價。如果價格相差太大(無論漲跌),投資者一定會選擇相對價格較低的市場購買。
此前有消息稱阿里巴巴計劃以近期美股價格4%折扣進行詢價,但機構投資者對此并不滿意,希望折扣至少在8%至10%以此獲得套利空間:打新拿到低價股后換成美國ADR并以更高的價格出售。
另外,近年來很多已經在市場上證明自己的公司反而在上市時會遭遇破發,這是因為投資者會認為這家公司已經到了行業的天花板上限。典型代表是港股小米(上市遭遇破發)、美股Facebook(上市次日破發)、 (上市后13個交易日內在發行價以下),當然一些巨頭們也通過轉型來獲得持續增長讓股價上漲。
阿里巴巴發行的5億股中4.875億股國際發售,1250萬股香港公開發售,
另外,目前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場直接控股的有阿里健康、阿里影業、亞博科技控股三家公司,除此以外還有高鑫零售等8家阿里持股或間接持股的相關公司。此次阿里巴巴赴港二次上市,或許會帶動相關公司股價變化。
7、誰將成為阿里巴巴二次上市的受益者?
融資并成功回歸國內的阿里巴巴自然是第一受益者。此前大量國際資本都試圖做空中概股,如阿里巴巴大股東Altaba就宣布,該基金擬于2019年5月20日開始出售所持的阿里巴巴美國存托股票,目前其持有阿里的股份已經下降到9.4%。回歸香港股市后,阿里巴巴的市場承受力會大大增強,對股價也會有所提振。
另一個主要受益者是港交所,數據顯示目前恒生指數每天成交額不足千億港元,活躍度不如滬深兩地股市,引入阿里巴巴可以有效提升港交所抗風險能力。
中概股在美國正遇到更嚴格的監管與偏見,去年12月7日,SEC和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發布聯合聲明——《關于審計質量和監管獲取審計和其他國際信息的重要作用聲明——關于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上市公司當前信息獲取的挑戰討論》。
該聲明稱:如果重大的信息障礙持續存在,對美國上市公司采取補救措施可能是必要或適當的。過去的補救措施例如:施以更嚴格的信披要求,以及施加更多的新證券發行限制。美國證券會PCAOB網站詳細列出了224家(名單有241家/次)遭遇審計障礙的上市公司名單及其審計機構。
- 上一篇:工廠倒閉之潮是否到來? 2019/11/29
- 下一篇:三星與美光的愛恨故事 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