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避險防止打壓,臺積電卻不高興了?
與非網 1 月 14 日訊,日前有消息稱華為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海思要把 14nm 工藝的芯片轉交給國內的中芯國際代工,這樣做除了支持國產半導體之外還有避險的考慮,防止美國進一步打壓。對華為轉單不太高興的就是臺積電了,畢竟這樣會損失訂單,為此他們也加大了游說力度,找了Intel前副總裁 Peter Cleveland 做說客。
華為的自研芯片這幾年發展很快,手機用的麒麟、服務器用的鯤鵬、AI 用的昇騰都在 2019 年取得了重要進展,上了臺積電 7nm 工藝,使得華為海思躍升為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貢獻了 10%的營收,重要性僅次于蘋果,可以說是臺積電的財神爺。
另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惡意打壓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美國去年 5 月份開始打壓華為,但是并沒有對華為產生太大影響,主要原因就在于臺積電不是美國公司,華為的核心芯片生產沒有遭到斷供。
為了應對潛在的危險,臺積電私下里也想辦法影響美國政府,找了之前在 Intel 擔任法律業務副總的 Peter Cleveland 做說客,為臺積電處理政策、立法及法律等方面的問題。
臺積電不是第一家找說客游說美國政府官員的,谷歌、Intel、微軟、高通、賽靈思等公司都有過類似的舉動,雇傭了專業說客希望改變對華為的打壓。
當然他們這樣做也不是為了幫助華為,而是從自身角度出發,打壓華為太過分的話,對美國公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華為 2018 年光是芯片采購就有 200 多億美元,其中美國廠商的訂單超過 110 多億美元,是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大客戶。
在 2019 年 6 月 美國政府此前表示,因為國家安全問題,頒布禁令禁止美國供應商在未經特別批準的情況下向華為出售產品。
高通還就這一問題向商務部施壓。高通等芯片制造商表示,華為的智能手機和計算機服務器等產品使用的是通用部件,不太可能出現網絡的安全擔憂。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不是為了幫助華為,而是為了幫助美國企業,因為禁令也一定程度損害了美國的科技公司。
因為,華為在通用部件方面的花費超過七分之一流向了高通、英特爾和美光等美國公司。為了 110 億約美元的營收,高通等芯片制造商不會放過這筆大訂單。
全球第一大 IC 設計公司博通預測,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和華為禁令將使今年的銷售額減少 20 億美元,從而給全球芯片制造業帶來了沖擊波。
半導體工業協會(SIA)已經承認它代表這些公司安排了與美國政府的磋商,并向美國官員說明了禁令對這些科技公司的影響。
SIA 負責全球政策的副總裁吉米·古德里奇(JimmyGoodrich)向媒體表示:“對于與國家安全無關的技術,似乎不應屬于命令的范圍?!?/span>
本月早些時候,華為董事長梁華對記者表示,向華為出售硬件、軟件和技術服務的谷歌也一直在倡導解除禁令。
更不用說芯片制造商了,華為作為其主要的大客戶,切斷華為的業務可能會給他們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雖然美國芯片企業在悄悄的動作,但華為本身在華盛頓就此事進行的傳統游說很少,但據說已考慮向商務部寫一封信。
不是華為不努力,據對梁華的采訪的得知,華為根本沒有有效溝通的渠道。
不過美國商務部確實在禁令實施幾天后做出了讓步,于 5 月 20 日宣布,它將提供一個臨時的一般許可證,允許華為購買美國商品,以便它可以幫助現有客戶保持網絡和設備的可靠性。
- 上一篇:任正非時隔5年重返達沃斯論壇,特朗普也去 2020/1/15
- 下一篇:中芯國際宣告:14納米生產線正式投產 2020/1/14